第431章 宋國現狀

九月初八,宋國彭城,國相惠盎帶著酒肉於城外的軍營慰問軍隊。

宋國當前的狀況非常不利,經營的數年的郯城防區,就那麽被齊軍輕而易舉地攻破了,就連逼陽亦被齊軍攻破,彭城作為宋國的國都,已然成為了戰場的前線。

兩個月前,東邊的邳縣淪陷了,旋即齊軍便順勢向西攻打呂邑,平心而論,其實退守呂邑的宋國軍隊人數並不少,但遺憾的是,這些軍隊都是從郯城那邊撤回來的,士氣全無,這導致齊軍僅僅只是對呂邑發動了三日的攻勢,那座縣城便淪陷了。

隨後,齊軍便嘗試進攻彭城。

不可否認,年過六旬的宋王偃確實很勇猛,率領彭城軍死守城池,幾次擊退了齊軍的進攻,迫使齊軍改變了原先的戰術,準備先攻陷彭城周邊的幾個小縣,然後孤立彭城,對彭城施行圍城。

繼彭城東邊的小縣呂邑後,齊軍兵分三路,一路繼續進攻彭城,牽制彭城的軍;一支繞到彭城的西北方向,攻打留邑;最後一支則繞到彭城的南側,試圖攻打菑丘。

一旦留邑與菑丘淪陷,彭城無疑就會受到三面包夾,倘若最後連彭城西側的蕭城都被齊軍占領,那麽彭城便將徹徹底底地陷入齊軍的包圍,每每想到此事,惠盎便憂心忡忡。

“惠相。”

前方,宋將戴不勝帶著幾名士卒朝這邊走來,遠遠地對惠盎打了聲招呼。

惠盎拱手回禮,溫聲對戴不勝說道:“司馬,我帶人運了些肉食來激勵士卒……”

“有勞惠相。”戴不勝疲倦的臉上擠出幾分笑容,說道:“相信這些肉食,定能叫這些小崽子士氣大增……”

聽到這話,惠盎勉強笑了笑。

說實話,他並不是很相信這種論調,甚至於,恐怕連說這話的戴不勝都未必真心這麽覺得。

待吩咐隨行的人員搬運肉食後,惠盎把戴不勝請到一旁,問道:“眼下情況如何?”

此時,戴不勝這才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愁容滿面地說道:“不樂觀……‘那件事’的影響太大,郯城軍的士卒幾乎鬥志。”

他口中所說的‘那件事’,即太子戴武部將、郯城軍司馬戴璟試圖率軍逼宮這件事。

這件事的起因,便在於宋國‘二王同在’的特殊局面。

一般來說,各國君主都會在自己即將過世前,才會傳位於太子,但當世唯獨兩國例外,那就是趙國與宋國。

就像蒙仲印象中的那樣,趙國的趙主父與宋國的宋王偃,這是兩位非常好戰且抱持極大抱負的君王,早些年趙主父為了便於他攻占中山國、拔除趙國幾百年的隱患,於是便在壯年將君主之位傳給了幼子趙何,以至於最後引發了沙丘宮變;

而宋王偃的情況也差不多,自伐齊、伐楚、伐魏三戰之後,宋王偃聽取了惠盎的建議,精心治理國家十余年,十余年後,宋王偃認為國家的發展已經允許他再次對外開辟疆土,便將王位傳給太子戴武,自己則禦駕親征,被覆亡的滕國,就是宋王偃第二次禦駕親征的犧牲品。

但後來的宋齊之戰,稍稍改變了這個局面。

當時在蒙仲的幫助下,宋國非但擊退了齊軍第一次入侵,還反過來攻占了郯城,自那之後,太子戴武便親自坐鎮郯城,作為抵擋齊軍的第一道防線,而在此期間,宋王偃則繼續以彭城為中心,攻占淮泗之地,這讓宋國好比變成了一條‘雙頭蛇’,郯城是一個頭,彭城是一個人,前者負責抵擋齊國,後者負責開辟淮泗疆域,雙方互不幹涉。

正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君,趙國的內亂,已經證明‘雙頭蛇’這種治理國家的模式並不可行,隱患非常大,宋國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影響。

宋王偃這邊沒什麽可說的,作為一位梟雄式的君主,他在威望在宋國無人能及,但問題是宋王偃年紀大了,六十多歲了,在這個仍以六十年為一甲子的年代,六十歲高齡著實稱得上是長壽了,哪怕宋王偃明日就故去,也不會有人感到意外。

這就導致了宋國發生了與趙國一樣的問題:在舊王尚在的情況下,國家的權力重心逐步將新王轉移。

這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比較相比較六十幾歲的宋王偃,太子戴武才四十上下,正值壯年,並且又是名正言順經過禪讓傳位而獲得的王位,宋國的臣民向戴武效忠,這本身沒什麽問題,但就跟趙主父一樣,宋王偃心裏產生了想法。

第二次宋齊戰爭結束後,在魏韓聯軍的幫助下,齊軍比上次還慘,幹脆連郯城都沒攻破就被打回了老家,作為扼守國門、保護了子民的功臣,太子戴武的聲望日漸高漲,因此戴武麾下的軍隊中,難免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這個說老王不是已經傳給於太子麽?怎麽還在彭城發號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