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作坊

連續半個月的忙碌,清河鎮的一切都慢慢消停下來。

在小裏典大人的籌措操持下,清河鎮不光多出來一所小學,一所磨坊,還多出來一個制藥廠,而新的鐵匠鋪和木匠鋪也已經修好,好幾種新式工具被打造出來,木匠和鐵匠正在根據小裏典大人的安排下制作高腳的座椅和新設計出來的曲轅犁和犁耙。

當然,因為曲轅犁陳旭也只記得大概的樣子,深耕翻土的原理說出來之後,只能讓木匠和鐵匠兩人去配合研究,比如犁鏵和犁頭都需要反復的去試驗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耕地才能又快又省力。

高腳的椅子是陳旭特別要求的,坐涼榻和地上讓他覺得很憋屈,特別是時間坐長了雙腿完全是麻木的,而且地面潮濕坐久了也對身體不好。

磨坊有一個巨大的石碾和幾幅石磨,石碾承包給了一戶有騾子的農戶,收入一人一半,加工一石糧食收四錢,也可以用十二斤糧食代替,而一石糧食是一百二十斤(注:秦朝時候的斤,不是後世的斤,只有後世一半),算下來就是十分之一的加工費,這個費用挺高,但還是有很多鎮上的居民來加工,不光是因為石碾碾出來的糧食比較細,而且蛻皮也幹凈,吃起來口感好多了。

至於加工費最近鎮上的鄉民都通過采挖藥材也都賺到了一些,何況鎮上的居民也比下面的鄉村富裕一些,七八錢一斤的肉都吃得起,區區加工費自然不會太過吝嗇,畢竟一石糧食要自己在家用石臼慢慢舂好,起碼得兩三天時間,而兩天時間出去挖藥材早就賺回來了,運氣好挖到點兒茯苓或者找到一窩蜜蜂啥的,幾百錢都能夠弄到。

還有就是復合石磨,這東西是個新鮮玩意兒,麥子進去出來就是細細的面粉,過篩之後就像雪一樣白,做成的面條餃子簡直堪稱美味,沒牙的老頭兒和嬰兒也能吃一大碗,不過因為全靠人力推磨,加工費略貴,五斤麥子換三斤面粉,雖然加工費貴的離譜,但這種新的食物還是引起了鎮上所有居民的興趣,今年夏糧收獲不錯,都想磨點兒面粉嘗一下新鮮。

因此這幾天磨坊就是最忙的,來來去去都是挑著背著麥子的人進出,磨坊的一群人也忙的連軸轉,不過每個人都是喜笑顏開,即便是和陳旭對半開,一天也能收入三五十錢,日積月累下來絕對會積累一大筆財富。

而磨坊也是陳旭投資最大的地方,石磨要三百多錢一副,三副就是接近一千錢,而那副石碾就足足花了兩千錢,這些加起來就是三千多錢,這個投資清河鎮還沒有人花的起,普通家庭想和後世一樣每家每戶置辦一副石磨自己用是不可能的,代價太大了,在工業還沒發展起來之前,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無法支撐這種投資,老百姓的主要目標還是放在吃飯上。

然後就是制藥坊,相對便宜,涼棚和土灶都基本沒怎麽花錢,錢主要是花在收集藥材上,但藥材便宜啊,一錢就能買好幾斤,攏共花了一千多錢收了不少板藍根和甘草等治療暑疫的藥材,然後讓兩個亭長帶著幾個鎮上的役卒押送到縣城賣給了江北亭。

收集藥材是上次從宛城回來之後江北亭告訴他的,為了預防和治療修路的民夫跌打損傷和腹瀉拉稀這些病症,郡守大人通知各縣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用錢糧稅款來抵扣一批藥材,藥材名錄和治療方法已經下發各縣,而發生暑疫的可並不止是雉縣一處的民夫,其他各縣承包的工地都有多多少少的暑疫發生,嚴重的可比雉縣的情況要混亂的多。

雉縣因為發現的早,陳旭也救治的及時,只死了十多個民夫,而陳旭從江北亭的口中可聽說,隔壁舞陽縣的民夫死了七十多個,還有上百個民夫驚恐逃走不知去向,按照江北亭略有些驚恐又有些幸災樂禍的表情看來,那個縣令估計已經當到頭了。

而因為在雉縣只有陳旭提前知道了要采挖藥材,因此動手比較快,差不多一個星期就弄了兩三千斤運到縣城抵了一百石稅糧,價值四千多錢,而這些糧食就歸他所有了,存留在鎮上的倉庫中,到時候遇到青黃不接的時候還能暫時借給農戶度過饑荒時節。

而這段時間陳旭並沒有放慢收購藥材的速度,因為據押運藥材回來的遊繳報告,其他縣的藥材收集明顯速度偏慢,因為藥材供應不上,還有民夫在不斷生病死亡,而且監督修建商洛至南陽馳道的監察吏也傳來命令,要求南陽大量提供治療暑疫和創傷的藥材,因此江北亭讓陳旭趕緊大量上繳藥材。

除開這些要上繳的急用藥材之外,陳旭也大量收購高端藥材,比如甘草,山藥,茯苓,蜂蜜等,這些他要用來開制藥坊做成藥丸,到時候運去宛城讓水輕柔安排和茶葉商隊一起銷售到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