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以德服人

連續兩日艷陽高照,但積雪融化帶來的卻是更加的寒冷。

大街上的積雪融化大半,只留下房頂上還有半尺厚,在亮麗的陽光下閃爍著潔白的光芒。

房檐下一條條晶瑩剔透的冰掛在陽光中折射出五彩的光芒,冰雪融化之後的水順著冰掛滴滴答答的滴落在青石台階之上,從一個一個的小坑中濺射起晶瑩的水珠散開。

清河侯府外泥濘不堪的大街上,七八口大鍋一字排開數十米,數十位廚工和幫工正在熬煮米粥,熱騰騰的蒸汽和飯食的香味彌漫大半條街。

成群結隊的乞丐從四面八方而來,皆都枯瘦如柴衣衫襤褸,其中許多還帶著未成年的孩子,一個個凍的嘴唇青紫,他們手上有的拿著一個破陶碗,有的拿著一個破葫蘆瓢,還有幹脆只拿著一塊石片。

這些人大部分都有殘疾,不是瘸腿就是缺手,有的耳聾眼瞎,反正幾乎沒有一個正常人,除開一些被凍的只剩半條命的小孩子外。

秦律規定,無籍者可充為奴,也就是說沒有身份證的人就可以抓去做奴隸。

當然這個是商鞅規定下來的,而商鞅之時也是秦國律法最為殘酷的時候,後來商鞅死,雖然此後秦國國君繼續推行法家的治國理念,但實際上許多法律開始慢慢松動,無論是重農抑商鼓勵耕織,還是土地私有軍功爵位都還在影響大秦的發展,但已經執行的並不像商鞅時候的那麽兇殘,再其後經歷了呂不韋輔佐秦始皇的時期,作為一個大商人把持國政,自然商業會有不同,因此商人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雖然依舊地位不高,但除開稅收很高以外已經擁有了比較高的自由度。

呂不韋不光是一個大商人,還是一個大政治家,通過編寫的呂氏春秋便可以看出,他的治國才能非常厲害,因此他把持朝政的時期還廢止了許多非常苛刻的法令,特別是對於商鞅的鏟除仁義、互相告密、只許務農等弱民等政策並不特別認同,延續到韓非子李斯出現,這兩個人和純粹的法徒商鞅不一樣,他們還是儒家弟子,即便是如何沒學好荀子的禮法治國,但還是深受影響,加上秦始皇這個人並非暴君,因此工商等行業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釋放,特別是金屬冶煉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而現在李斯主政期間,做的最多的反而是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統一貨幣等維護國家統一方面的工作,他的目的是輔佐秦始皇將大秦打造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以實現他年輕時候的志向和抱負,因此在法令的推廣方面更加側重於國策,而並非限制民生的細節,刑法也並非十分嚴苛,重刑使用很少,更多傾向於勞動改造,犯法的人大多數都被抓去修路或者流配到邊荒地區懇田去了。

至於後世對李斯的惡評,其實只有兩條,但沒有一條和惡法沾邊,一條是因為和儒家門徒淳於越政治立場不同,由此認為現在百家的書太多,導致國家思想不統一,因此上書秦始皇下令焚書;另一條就是夥同趙高篡改詔書扶持胡亥上台,然後親手葬送了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大秦帝國。

因為焚書之事導致百家門徒反抗劇烈,特別是位於顯學之首的儒家最為激烈,於是秦始皇非常不滿,對於不願意執行焚書命令的方家術士坑殺了數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儒家門徒,因此焚書坑儒這口黑鍋被後世人全部扣在了秦始皇身上。

李斯上書焚書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希望像書同文度同制一樣,將大秦的思想也統一起來,但他卻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大秦,再不是七國時候的大秦,當初的大秦都是秦人,地方小,而且歷經五六代秦王的法理治國,法家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思想比較統一,但大秦一統六國之後,六國的思想和大秦離心離德不可能光靠強迫和法令就能統一思想,表面上的統一和思想上的統一根本就不沾邊,後世的大清統治了中國數百年,結果還是沒有太多人認同滿清的統治地位,從明末一直反抗到大清倒台,而大秦征服了六個國家,民心和思想更加難以統一,而不好統一的原因就是士族,因此對付士族才是李斯最關注的問題,才有了焚書坑儒的出現,一是李斯希望如此,二是秦始皇也受不了這些士族整日上躥下跳的詆毀他。

而扶持胡亥上台實際上才是李斯最致命的錯誤,一世英名徹底栽的底褲都沒有了,被後世人詬病數千年都沒翻過身來。

按大秦的律法,大街上是不會有乞丐這種物種存在的。

但乞丐這種東西,就和春夏秋冬的季節一樣,並不以人的意志和苛刻的法律而轉移,這是一種自然產物,連續十年的統一戰爭下來,天下乞丐多不勝數。

人類的任何朝代,都不可能杜絕乞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