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存在即合理

為了修好這座人類歷史上上第一座跨河的鋼筋混凝土大橋,陳旭可以說把自己在後世所了解的所有關於橋梁的知識都搬出來了,足足講解了近兩個小時,最後感覺口幹舌燥都有些頭昏眼花了才停下來。

“眼下要做首要任務就是勘測和設計,然後根據大橋的體量預算要用到的鋼筋、水泥和砂石,還有就是工期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所以這件事就先拜托給張院長,先帶人去沿河尋找一個最合適的位置,把修建這座大橋所需要的一切都做一個統籌的預算,橋的長度,引橋的長度,橋墩的位置和高度,需要用來搭建模板用到的竹木繩網草墊等,反正所有的東西必須先做一個完整的規劃。”

“對了,最近安排人手先在城南大門通往貨運碼頭的這段路用混凝土先澆築修建一條寬一丈的水泥路面,厚度一尺就行了,這段路長度不過兩裏,數日間就能完成,注意我上次提到的問題,為了應對熱脹冷縮效應,每隔數丈遠必須預留澆築縫隙,路基也要修建平整……”

“侯爺,為何修橋之前要先修好這條路,難道是要運送修橋的物資嗎?”一個工匠忍不住問。

“不,這是要讓皇帝和滿朝大臣看到水泥的效果,沒有足夠的效果打動他們,這座橋梁全靠我們科學院可修不起來,這消耗的水泥、砂石、鋼鐵都是一筆天文數字,各自都是至少數十上百萬斤的量,而且還涉及到水泥廠、鋼鐵廠以及砂石的篩選和運送,因此這是一個許多行業相互配合的超級大工程,牽扯到的人數不下萬人,因此這條路先修好,讓所有人看到水泥這種化泥成石的神奇效果,然後我相信一切都會迎刃而解,而我們最後要做的就是工程指揮,當然,修建這條路還可以先積累混凝土攪拌的經驗,畢竟這麽大一座橋梁不可能一次澆築成功,必須分段分塊完成,因此要保證混凝土比例的一致,所以諸位一定要嚴格執行我說的工程質量標準,不要因為疏忽導致將來大橋修到一半垮塌或者修建結束不久就垮塌,花費了如此多的錢財產生如此嚴重的後果,根據大秦律令,諸位包括我在內都要受到重處,監工和匠工都會被斬首,所以一切都要把工程質量擺在第一位……”

雖然陳旭對於修橋垮塌的後果進行了非常嚴重的預判,但這並沒有嚇到科學院的所有匠吏和匠工,幾乎所有人都要求參加渭河大橋的修建,就連湯廷這個研究玻璃的都踴躍無比,弄的陳旭非常的不理解,最後他還是把這件直接丟給張蒼,又密切交代了趙擎一番,讓他統籌安排人手配合張蒼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這座渭河大橋一旦修建成功,秦始皇必然會全力支持水泥和鋼鐵產業大規模的發展,只有更快的加快鐵質農具的推廣,這樣精耕細作的農業才能更快發展,讓交通更加便利,商業也才能更快的發展,只有農商並舉才是國家繁榮富強的基礎。

而這座大橋雖然在後世看來只不過是一條小河上的一座不起眼的水泥橋罷了,但在眼下所有人看來,那就是一座堪稱奇跡的大橋。

而且在這個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沒有鏟車和挖掘機的時代,所有工程都全靠人工堆出來,一沙一石都來之不易,恐怕光是篩選沙石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何況還要燒制如此多的水泥,假如要用十萬斤水泥,合計二十五噸,那麽沙子石子分別要用到水泥的二倍和六倍的樣子,這是在修建用泳池和水塔的時候匠工在陳旭的指導下反復試驗配比出來,比較節省水泥,而幹透之後混凝土強度也非常高,那麽砂子和石子分別就是三十七噸和七十五噸的樣子。

剩下的大頭就是粗細不等的鋼筋,眼下鋼筋都是低碳鋼,抗拉性能也不錯,雖然采用了熱拔方式,但因為沒有大型和安全運轉鋼鐵汁水的設備和方法,因此制造的鋼筋長度最長的不過五丈,因此使用中浪費比較嚴重,這座大橋估計至少要用到數十噸的鋼筋。

雖然這些在有修橋的打算開始陳旭就已經大致在心裏計算過了,但眼下正式立項準備修建大橋,頓時覺得有些心底惴惴不安,數十噸鋼材看似不多,但在這個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時代,全靠工奴用手和鋤頭開采礦石,然後一筐一筐背出礦坑,然後一車差不多三百公斤送到煉鐵廠,其中還要耗費大量的煤石,一爐也不過能夠冶煉兩百多公斤,而且生鐵還需要二次冶煉除碳變成低碳鋼鐵增加韌性,然後還要用人力馬車上千裏運送到鹹陽來,這其中不知道又要累死多少人,又會有多少人生病受傷……

媽個雞的,老子是不是最近吃飽了撐的!

一想起修一座橋要耗費如此多的材料,還要耗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陳旭就有些頭皮發炸,感覺自己在造孽,還不如在家泡在泳池裏吃著冰粉看著一群濕身的小侍女悠閑玩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