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授課

巨大的照壁後面是一個池塘,將撰史館和書局分開。

撰史館大門寬約兩丈,可以並行兩輛馬車,除開門楣中央掛著一塊長一丈寬三尺的撰史館匾額之外,兩側的三尺粗細的門柱上照樣篆刻著一副對聯。

左聯:記三皇五帝,為華夏正統。

右聯:數千秋萬載,著青史留名。

穿過這道大門,後面除開一個院子之外就是層層疊疊的房間,以前都是嫪毐別院的下人和奴仆的其居住房,只不過修葺之後去除了多余不用的附屬設施,全都改造成為了辦公用的房間,而且所有房間裏面都是仿照科學院和報館的格局,房間用木板隔成小間給書吏和校吏辦公,而後院也是如此,不過主編責編等領導職位每個人都是單獨一間。

院子裏面此時已經擺放了數十排座椅,最前面單獨放著一套座椅,是為陳旭準備的,在這套座椅後面還架起來一塊大黑板,上面寫著歡迎清河侯蒞臨撰史館授課的大字。

看著這塊大黑板上的字,陳旭臉皮微微抽抽了幾下,然後大步走到自己專屬的位置坐下,然後跟隨而來的安魚粱和陳平等一群文學院領導和撰史館的主編責編都在位置上坐好,其他人就只能站著聽課了。

對於給撰史館授課的原因還是因為如今流傳下來的史料太過繁雜和無序,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格式進行約束的話,恐怕整理出來之後還是亂七八糟,導致閱讀的人混亂不堪,非常有必要先把史料整理的方法確定出來。

而這個方法當仁不讓肯定是編年體。

編年體史書起源很早,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了,魯國的儒家史官最先采用,編寫了《春秋》一書,記錄的是從周平王遷都之後一直到三家分晉七國稱雄之前發生的事,時間是以魯國的年號進行整理,因此有一條完整的時間線,使得春秋記載的歷史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時間表,看起來也不會造成混亂,而這種編年體得到後世史官的極大推崇,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的時候用的就是這種編年體。

因為《春秋》一書是儒家史官編寫,後來被儒家弟子整理之後形成了儒家的經義,位列儒家弟子四書五經必讀書籍之列。

編年體的好處是時間脈絡清晰,可以以時間為主軸詳細的記錄發生的事件,但整個大周八百諸侯國,只用時間線來連接恐怕會非常復雜,同事間發生的事情太多,諸侯國的歷史和名人傳記都無法來表達清楚,因此陳旭還準備引入另一個史學大家司馬遷的《史記》體裁作為補充。

史記采用了年表、本紀、世家、列傳等不同的結構來記載歷史,這樣綜合起來就可以形成一整套完整而詳盡的歷史記錄。

等所有人都找位置坐好站好之後,現場開始慢慢安靜下來,陳旭吩咐隨從:“把我的手稿拿來!”

“是,侯爺!”一個隨從趕緊把身上的一個牛皮挎包取下來放在陳旭面前的桌子上。

陳旭慢條斯理的打開搭扣,從挎包裏面掏出來一疊寫好的麻漿紙,此時下面已經鴉雀無聲。

“把黑板擦幹凈!”陳旭再次吩咐一聲,一個負責授課安排的書吏趕緊把黑板上的歡迎詞擦掉。

“籌備撰史館的意義非常重大,就像門口的那副對聯所說,這是我們後人紀念先輩和傳承華夏文明的必要的重要的手段,從上古神話到三皇五帝再到如今大秦,期間發生過無數令人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發生過無數跌宕起伏的煙雲風波,但其中許多都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湮沒於時間的長河之中無法尋覓,這逝去的不僅僅是歷史,同樣還是我們的傳承……”

陳旭一邊說,一邊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一段話。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看著陳旭寫在黑板上的這段話,包括安魚粱在內盡皆動容。

在座在站的上千人,皆都是當世真正的學者,自然很快都體味出其中的意義,許多人還情不自禁拈著胡須念出來。

“我們編撰史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記載和傳承,還要用這些史志來鞭策自己警醒後人,為何夏桀會亡國,為何商紂會亂了朝綱,為何大周會沒落……不能傳承歷史,就是在否定我們祖輩功績,不能正視歷史,就無法讓我們走的更遠,因此諸位編撰史書,就要不偏不倚,無喜無悲,公正無私的將歷史完整的還原和記錄下來,在你們的心目中,應該無有歸宿和立場,你們就是站在聖人的角度,不分對錯善惡的去俯視歷史,俯視那些英雄人物,俯視那些諸侯君王,用你們手中的筆,將發生的事情完整的記錄下來,這樣所有看到這些史書的人,才能真正把它當做一面鏡子,明悟自己的得失,體味興衰和成敗,而這些史書也將千年萬年傳承下去,而後人也同樣會用他們的史筆來記錄我們當代人的成敗得失,是青史留名流芳千古,還是罄竹難書遺臭萬年,皆都在諸位和君王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