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穿越者的恥辱

搪瓷技術現在已經非常成熟,而且民間對搪瓷的需求也非常旺盛,雖然價格相對於普通百姓的收入來說的確不菲,一個搪瓷碗都需要一百多錢,一個工藝復雜的軍用水壺更是需要兩百錢以上,但作為清河侯發明的工業產品,在民眾的心目中還是擁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瓷器、玻璃、搪瓷、四輪馬車,被譽為新時代的四大件。

如果富豪貴族家的子女成親湊不齊這四樣,是要被親戚朋友笑話的。

但這些畢竟不是平民消費品,對於國家建設也沒有太大的推進作用,因此陳旭對於推廣搪瓷玻璃瓷器的動力遠不如鋼鐵水泥機械等利國利民的重大項目感興趣,雖然紅星搪瓷廠早已成立多年,但也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除開接單完成朝廷的軍需搪瓷裝備之外,零零散散也研發一些鍋碗瓢盆等家用搪瓷物件兒,但供給遠遠不夠,無論是在民間和朝堂許多人都有埋怨。

這次大宛商人大量求購搪瓷的事情讓皇帝有些不爽,主要可能還是西軍私下售賣搪瓷裝備之事,但這件事並非絕對是一件壞事,至少讓搪瓷這種東西引起了西方諸國的極大興趣,因此無論西軍搪瓷裝備之事最後如何處置,但搪瓷的確可以開始大規模推廣了。

要想商業興國,要想把西方的錢大把大把的賺回來,用成本高昂而且要消耗極大民力的絲綢作為籌碼肯定不是陳旭的首選。

絲綢之路的開啟固然是中華民族對外商業的一次莫大成功,但底層民眾的苦難又有多少人去關心和書寫,後世一說起絲綢之路就贊不絕口,就大書特書,恨不得將這個國家戰略層面的商業案例推崇為中華歷史上最成功的典範,也激起了極大的民族驕傲,但對於生活在最底層的桑蠶種植和絲綢紡織者來說,卻是一部苦難深重的災難史,為了完成朝廷不斷增加的稅賦要求,為了滿足朝廷不斷增加的出口需求,為了滿足匈奴不斷索取的歲奉和絮繒,蠶農和織戶就只能夜以繼日的辛苦勞作,許多女人幾乎一天到晚坐在織機前面紡紗織布以換取微薄的生活所需。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在任何一個強盛的時代,最底層的民眾仍舊是最苦難的群體。

這些雖然陳旭接觸不多,但他穿越過來之後還是體味過了,雖然短暫,但那種醒過來便差點兒餓暈的感覺和衣不蔽體的極度貧窮讓他記憶深刻。

如果在這個時代依舊還是用給普通平民帶來血淚災難的絲綢來開啟這條東西方的貿易通道,對於陳旭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也是他這個穿越者和大秦左相的恥辱。

一定要用最便宜的產品從西方賺錢,而玻璃陶瓷搪瓷這些價格便宜而又精致美觀的工業品就是這條新貿易之路的首選目標,等西方人習慣喝茶之後,那些不願意當無瓷之人的貴族開始追捧茶葉的時候,中國就會用茶葉這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樹葉大發其財。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提出來準備大力推廣搪瓷技術準備開始撬開這條貿易線路的時候,被工部一群官員用專利法案和工藝的保密要求擋住了。

陳旭略微有些好笑,搪瓷這種制作工藝在眼下的地球所有文明來說,絕對是最復雜的,沒有之一,就像宰纮所說,涉及到鋼鐵、鑄造、沖壓、瓷器、玻璃等一些列復雜的制造過程,這其中任何一樣在西方都不可能完成。

如今大秦的鋼鐵冶煉技術按照陳旭看來都快達到一戰的水平了,至少在硬度和韌性上已經有了十多種不同的合金鋼材,足夠滿足從車床刀頭到普通民用刀具的制造生產,鑄造技術也分別有熱鑄冷鍛相結合的多種不同工藝,至於沖壓設備,已經涉及到復雜的齒輪機械構造,莫說是西方最發達的羅馬希臘等國,就算是在大秦,沒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和指導,拿著全套的圖紙和說明普通工匠也弄不出來,而如今瓷器玻璃的制造過程民間還一無所知,都被瓷器廠和科學院牢牢掌控,燒制搪瓷的復雜工藝在普通人看來更加神秘,最開始就連工部官員都以為是陳旭用了仙家法術。

因此對於搪瓷的技術擴散陳旭是絲毫都不在意的,等西方人學會至少也是幾百年之後了。

曾經的歷史上,瓷器從唐朝開始往全球擴散,但一直到明朝末期西方人才終於學會了瓷器的燒制方法,這不是怪他們笨,而是因為的確太神秘,很長時間就知道瓷器是用一種土燒出來的,但整個地球都是土,到底是哪種土足足讓西方人困擾了幾個世紀。

如今隨著大宛國使臣的到來,陳旭基本上可以推測出已經有大秦的玻璃瓷器等商品輸送到西亞甚至中東地區,如果西亞中東稍微安穩一點兒,有些東西被送到希臘羅馬埃及也並不稀奇,畢竟商業行為是一種接力式的傳播過程,會以種族和城市為中心,一圈一圈成漣漪一般往四周擴散,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