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黑海之戰(2)(第2/2頁)

霍夫曼當然不是和奔馳公司有仇,但奔馳對於新技術推廣運用的不力,歷史上DB601系列過於緊俏而引發的系列問題都告訴他必須采用多條渠道保障供應。現在總動員已提前下達,不保障發動機多元化供應就意味著持續作戰能力欠缺,這是他難以容忍的。德國的航空發動機決不能一家獨大,至少要有3家,即便進入噴氣時代這個數量也不能少。

“長官,雖然我不認為我們的飛機很優秀,但如果采用貴國的飛機用於航母作戰一定是要出問題的。”在這方面更有發言權的小澤治三郎很坦率地對裏希特霍芬說道,“根據太平洋戰場的交戰記錄,雙方航母交戰距離普遍在200-300海裏以上,該距離對貴國Bf-109目前的航程而言過遠了,根本無法有效全程掩護攻擊機,而沒有戰鬥機掩護的攻擊機會被敵人毫不留情地擊落。”

“您說得太對了,不過不是作戰距離過遠了,而是我們的飛機航程過近了。”裏希特霍芬嘆了口氣,“有人諷刺我們的飛機是機場保衛者,這話雖然難聽了一些,但說得太有道理了。如果不列顛之戰時我們就得到這款Bf-119,我們完全可以用他來掩護轟炸機去對付英國人,而不是讓笨拙的Bf-110被英國人當靶子。至於能不能成為戰鬥機,還要看Fw-190上艦的結果,不過我覺得它至少能成為一架優秀的偵察機,也能在東線承擔作戰任務。”

“如果貴國有後續改進,也希望能夠告訴敝國,目前我們面臨美國飛機的壓力很大。”

“這是當然,不過……”裏希特霍芬問道,“我看過你們的設計,機體結構過於單薄,連必要的防護措施也沒有,從我一個老飛行員的角度來看,這對他們是很不負責任的,不嘗試改進一下麽?”

“這個……”小澤露出尷尬的神色,“敝國的發動機技術不如貴國,如果按貴國的防護標準進行強化,那速度和機動性就太差了,表面上看是加強了對飛行員的保護,實際上讓他們操縱不利性能的飛機去戰鬥更危險,敝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對此裏希特霍芬也提不出更好的意見來,只能用沉默表示無可奈何地理解。

除了艦載戰鬥機,雙方對艦載轟炸機(艦爆)也有一致想法,不約而同地認為無論九九艦爆還是Ju-87C都已開始落後了,苦於目前沒什麽特別好的替代品,日本方面開發了彗星,但顯然一時半會沒法取得成效,小澤本沒想到這件事,來德國後目睹高水平的航空技術給了他啟發,他介紹了這種新機型並提議道:“或許我們可以在下一代轟炸機領域共同研制。”

裏希特霍芬點點頭:“完全可以,雖然雙方的作戰對象與方式不一樣,但有關艦載機可以嘗試一起開發,開發成功之後我們還會將其用在意大利航空母艦上,現在德意海空軍指揮與裝備已經一體化了。”

“我會立即稟告國內。”

“我對這次演習抱有很高的期望,您知道麽,元首經下達了作戰指令,一旦演習成功就要開展實戰……”

“攻擊陸上目標?”

“不,海戰。”

“破交作戰?可貴國的航母不是還沒有好麽?”

“艦隊作戰,目標……”裏希特霍芬指了指遠處說道,“紅軍的黑海艦隊不就是一個好目標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