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加勒比海(10)(第2/2頁)

“這是唯一合情合理而又說得通的解釋,讓華萊士中校率領第二攻擊波調頭向西搜索。”

10:39,華萊士的第二攻擊波從T+100的位置持續向西搜索,甚至連下面目標明顯的羽黑號都懶得去攻擊,在3分鐘之前,沃勒爾的戰鬥機編隊向西返航。此時,淵田美津雄的攻擊編隊已在空中飛了將近75分鐘。

從7點一刻冢原下令調頭以來,機動艦隊已向西疾馳200多分鐘,整整跑出去200公裏,美軍第二攻擊波距離機動艦隊還有整整300公裏,搜索根本毫無建樹,不過既然弗萊徹命令向西繼續搜索,他也只能再度往西,他還不知道自己身後100多公裏有一大群軸心戰鬥機在飛速趕來,他更不知道,在他找到軸心航母編隊之前,淵田美津雄比他更早找到了美軍航母編隊。

10:47,參謀匆匆忙忙遞上電報,考克斯看後臉色大變,手都開始顫抖。

弗萊徹見狀連問:“怎麽了?”

“博伊西號(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報告發現大群敵機襲來,數量不少於160架,距離150公裏,速度不慢!”

“這麽多?是敵人艦載機?”弗萊徹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該死的,他們果然改成向西航行了……”

最初根據考克斯的推算,雙方距離超過790公裏,4小時後才能縮短到700公裏以內,鑒於日本飛機航程不如美國——同樣是俯沖轟炸機,He-218的航程不如SBD,同樣是雷擊機,Ju-98的航程也不如TBF,甚至Bf-219的航程也不如F6F,這幾乎都是公開的數據,軸心飛機的共同優勢是普遍飛得比較快,戰鬥機為攻擊機護航時不用過於遷就速度,相對護航比較容易。而且飛得快就意味著逃跑時速度快,這點經常決定了攻擊完成之後的成敗。

美國飛機飛得慢除了氣動結構偏保守外,與普遍偏重的機體重量也有很大關系,這也使得美軍飛機相對更結實——日德王牌飛行員用Bf-219打美國菜鳥可以打出1:5、1:6的戰果,如果雙方駕駛的飛機換一換,只怕交換比都能飆到1:9,1:10去,這是不同的作戰思路和理念決定的。

不過現在說什麽也不頂用了,整個航母編隊除軍艦防空火力外,就只有32架直掩機。

弗萊徹變成了一張苦瓜臉:“做好防空準備……”

“發現敵航母!”空中的淵田美津雄很快就看見了龐大的美軍航母編隊,驚呼之後忍不住開始數起來,“1、2、3……5”再仔細看,發現還有8艘輕重巡洋艦和12艘驅逐艦。

他還是第一次看見埃塞克斯級航母,而且一見就是兩艘,他不禁為這兩艘巨艦折服,更為美國的生產能力而感到擔憂,這明顯是最近才生產出來的——長官說得太對了,日本每天都在鋼絲邊上行走,而美國有很多次從頭再來的機會,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最小代價消滅敵人。

弗萊徹的本錢還是足夠雄厚,看到緊緊將航母保護在中間且持續噴射高射火力的護航軍艦,淵田美津雄忍不住有點皺眉,直接沖過去麻煩不小,他得找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