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D日(22)

“在闡述生存空間理論前,我想問空間是越大越好麽?”霍夫曼轉向提問的施佩爾。

後者遲疑地搖搖頭:“顯然不是,超過能力外的生存空間不是財富而是負擔。”

霍夫曼點點頭:“您的想法很理性,有個現成例子擺在我們面前——日本,他的領土從本土算起,包括滿洲、朝鮮、中國沿海及幾個島嶼、包括菲律賓和東印度、印支半島的整個東南亞,現在又拿了印度,他們的天皇據說還想要澳新,陸軍想要俄國的遠東和西伯利亞,最近東京又有人在說,100多萬德裔可以搞美洲共和國,為什麽300萬日裔不能弄美洲共和國?”

眾人全笑了起來:為日本的狂妄感到可笑。

“現在日本控制的領土已超過1000萬平方公裏,比整個歐洲加起來都大,對人口不過一億的日本來說,生存空間夠了吧?能守住麽?”

眾人都搖頭。

“如果我們和日本換一換,我們能管住這麽大一片地方麽?”

眾人對著地圖苦苦思索,最後頹然發現,似乎很難守住,就算暫時守住,時間一長也必定分崩離析,因為這1000萬領土上還有將近6億其他民族。

“所以去年在歐洲,堀悌吉將軍和我交流時對日本的未來和前途憂心忡忡,日本越是勝利,中下級軍官越是狂妄,越不知道日本的力量何處才是盡頭。按他的想法,最好就是拿下印度,然後把印度建設成本土,除此外統統不要了……”霍夫曼解釋道,“所以他回國後利用各種手段推動三項工作:

第一,盡快從中國大陸這個泥潭裏撤軍,一旦印度統治得到鞏固,中國大陸除保留若幹港口外,其余全部放棄;

第二,盡快和美國停戰,甚至可出讓一部分東南亞利益,搶時間發展印度。印度英國人有一定工業化底子,繼續發展15-20年就可收到成效,屆時滿洲、朝鮮、台灣都可讓他們獨立,東南亞各國全部獨立;

第三,堅決反對進軍澳新——誰主張他就清理誰!”

眾人這才知道為什麽“進軍澳新”的聲音被壓了下去,這可是連天皇都敢換的大將啊,高層看過科爾發來的秘密報告,對日本政局非常熟悉。

“換本土”的說法讓眾人感覺詫異,但只要學過一點軍事常識就知道日本這綿延近萬公裏的防禦體系不可能長期維系,必然會有崩塌的過程。

“堀悌吉把印度看成是日本新希望的所在地,是將來的日本本土,至少是第二個日本——與對待其他地區的態度是不一樣的。”霍夫曼笑笑,“他的遠見卓識我很欽佩,但有一點我不敢苟同,他所認為的15-20年可以把印度建設成和本土一樣的觀點我不贊同。”

施佩爾問道:“您認為不可能發展得這麽快?”

“只要有決心,用15-20年時間發展成接近日本本土目前水平毫無問題,如果這句話是1900年代,我認為基本可以辦到,但他恰恰忽視了一個因素……”霍夫曼強調道,“我們正站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起點上,未來15-20年正好是大爆發的時代,日本本土追趕都自顧不暇,哪還有能力將印度發展成一模一樣的水平?所以我認為短期內日本不但沒法將印度加速工業化,反而還要從印度不斷吸血——如同他們不斷從印度拿了黃金來我們這買裝備和物資一樣。”

一說起這件事,大家都哈哈哈笑了起來,認為這是元首做得最值的一筆買賣。

“新一輪科學革命我們其實已摸到了門檻:噴氣機的出現,意味著活塞機走到了盡頭;火箭的出現,意味著超級大炮和列車炮走到了盡頭;直升機和快速摩托化的出現,意味著五百萬級規模的常備軍走到了盡頭;超級炸彈的研究,意味著百萬規模級別的常規戰爭將走到盡頭——像斯大林格勒這麽大的城市,用1-2顆超級炸彈就可以掃平了。”

除施佩爾、希姆萊和鮑曼等少數幾個,其他人都不太清楚“超級炸彈”是什麽玩意,但看霍夫曼說得鄭重其事,便認為這事情不會太離譜。

“日本的問題在於本土力量太小,印度太大,猶如300馬力發動機要想拖動虎式坦克,不說不可能,但也慢得和蝸牛一般,但如果反過來,用力量強的德意志本土發展小區塊呢?”霍夫曼自我解嘲道,“很多人批評我不去東歐占土地,反而對北歐的丹麥下手,認為吃相不太文雅,可我吃丹麥那點地方幹什麽?留著丹麥難道他們敢和我搗亂?”

施佩爾恍然大悟:“您是為了格陵蘭島和冰島!”

“格陵蘭島太大、太冷,在我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建設希望了,但冰島不一樣。”霍夫曼恨鐵不成鋼地說道,“冰島領土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裏,比愛爾蘭還大,可人口多少呢?區區12萬!我派一個集團軍過去就能翻一倍,就地入籍,然後再全民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