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閃電戰2.0(7)

從1942年開始,德國科學家就試圖研制雲爆彈,並已接近成功邊緣,對主要爆燃成分已摸索正確——使用硝酸與鋁粉混合,但實地試驗幾次後效果一直不好,未達預期效果,故而空軍認為這種彈藥短期內沒有開發價值而予以擱置。其實擱置也是希特勒自己下達的命令,他認為勝券在握,對沒有希望在一年內取得突破的武器研發項目都進行了下馬。

攻堅直布羅陀要塞時,霍夫曼敏感地想起雲爆彈,在他親自關心之下,德國雲爆彈開發歷程走向與歷史不一樣的岔路:

開發遇到的突出問題是轟炸機載彈量不夠,當時最大的He-177轟炸機只能攜帶單體重3噸炸彈,且雲爆彈由於體型特殊,用He-177攜帶最大只能做到1.8噸,其中裝藥量就更少。

彈藥量減少後炸彈就顯得威力一般,再加第一代雲爆彈需兩次引爆,更對重量體積有更大要求。第一次引爆先是將燃燒劑均勻噴灑在空氣中,與空氣充分混合形成懸浮狀態的氣溶膠,並在目標上空聚集形成覆蓋,狀如濃霧。當氣溶膠達到一定濃度後再進行第二次引爆,整個霧團發生爆炸,在瞬間釋放出大量熱能,形成高溫高壓的火球,溫度通常在2000℃以上,並以每秒2000至2500米的速度迅速膨脹,達到毀傷目標的目的。如果體積不夠大,就形成不了足夠的氣溶膠場覆蓋,殺傷力呈幾何級數下降。

霍夫曼就感慨專家和空軍的死腦筋,He-177不能搭載更大炸彈,為什麽就不能用Me-323重型運輸機試試看?當專家們擔憂地說出Me-323不適宜前線作戰等等顧慮時,霍夫曼毫不猶豫地打斷了他們:“你們先去做,做到讓殺傷力滿意的規格,我保證將來會有足夠大的轟炸機能容納這種炸彈。”

專家們將信將疑地上路了,最後拿出一顆7.5噸重的貨色,認為要保證效果,至少需要這個級別,如果能達到10噸效果可能會更好。

不過現在施佩爾可以底氣十足地將Me-264甚至Me-364拿出來使用了。因為霍夫曼當初在考慮時針對的就不止雲爆彈一個項目——超級炸彈重量應該也不少於5-6噸,沒有這種可以搭載的重型轟炸機,怎麽可能將炸彈成功投擲下去?

在大量經費和龐大團隊的努力下,第一代雲爆彈於1944年中取得成功,試驗場表現良好,但最終還需要在實戰戰場驗證一番,南非就是最好的試驗場。對德國而言,南非戰場就是第二次西班牙戰爭,可以廣泛試驗。

在舒克投下高腳杯之時,第4小隊的克林斯曼中尉也率先釋放了機腹下的巨型炸彈——專家們管他叫“惡魔之卵”。

龐大的惡魔之卵快速下墜中,隨後打開了降落傘,開始釋放內部數以百計的小炸彈,他們像一個個圓滾滾的啤酒桶,下面伸出一根長鐵杆,系在降落傘下飄飄忽忽地向下降落,散開,在接連發出的比平常炸彈爆炸聲要小得多的聲響中,大地被一團團白霧般氣體籠罩……

克林斯曼所在機組所有人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這片霧氣,看著其逐步覆蓋以5號堡壘為核心的美軍工事群。

在工事中防禦的美軍士兵也疑惑地看著這層霧氣,他們最初以為這是德國人釋放的化學武器,剛有人手忙腳亂地尋找防毒面具時,第二次引爆已發動了。

猛然間只見一道閃電亮起,沖擊波如狂暴颶風刮過草原一般,雷霆萬鈞、大地震顫,數十個足球場大小的地面上火光閃閃、慘叫連天……在沖擊波席卷下,所有露天掩體、半永久工事、反坦克工事都變成了一片廢墟,人員或被烤焦,或窒息而亡,傷亡慘重。雲霧爆炸時會消耗周圍氧氣,一般在3分鐘內爆炸現場嚴重缺氧,對人體產生強烈的窒息作用。

堅固的5號堡壘工事雖然抵擋住了沖擊波的攻擊,但所有的士兵在臨死前感覺自己被死神緊緊地扼住喉嚨,嘴巴大張、垂死呼吸,部分甚至還抓破了自己的喉嚨。身後德軍查看詹燦死者的屍體都很完整,沒有彈片的殺傷痕跡。

由於氧氣消耗和劇烈的空氣加熱,使得強對流立即形成,克林斯曼很快察覺到一團蘑菇雲緩緩升起!

“成功了!”他沒來得及高興,馬上又下達指示,“第二顆!”

專家們為了保證試驗效果,喪心病狂地采用了4發區域重疊法,即在不大的區域裏,連續投下4枚,每一顆都以5號工事為中心同時偏重於覆蓋東南西北四個方面,即便單獨一枚威力不足,疊加後的威力也將加以全面彌補。

40多分鐘內,這一代盟軍先後經歷了4次“末日審判”,死的不能再死了。

接連經受高腳杯、雲爆彈、大滿貫等各種武器考驗後,不到8點,布萊德利寄予厚望的5大堡壘體系已全部完蛋了……

但他現在壓根還不知道,或者說,根本就沒機會知道,從7點開始,德軍電子幹擾部隊開始全線開機壓制,功率逐步增強,除美軍常用的頻率直接予以阻塞外,其他新暴露的頻率也是發現一個就阻塞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