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昭和維新(9)

“關於改革你算說完了?”

“差不多了,山本君還有什麽想法?”

“我……”山本五十六遲疑了一下,問道,“你不會把他們剛才的表態都當成是支持意見了吧?而且,你給他們看的和給我看的還是有很大區別,你確信他們都會繼續支持。”

堀悌吉反問道:“依你之見,應該怎麽處理?”

“最起碼應該形成細則,然後深入討論,全面分析,形成一致意見後通行,再……”

堀悌吉卻搖頭:“你這樣搞,改革不會成功的。”

“為何?”

“所謂全面分析其實就是權衡利弊,改革的思路怎麽可能照顧到方方面面?主體把握、方向明確就是要動手幹,想的越多越會覺得不清楚的越多,約會覺得阻力越大,瞻前顧後之下,人心怎麽統一?”堀悌吉臉色凝重地表示,“比如作戰,沒有一次是有全面把握的,如果全部考慮清楚,姑且不說時機和戰機會不會消逝,就是中途出現變故就會手忙腳亂,那還怎麽打?既然改革的意見是明確的,大家就是一起走下去,邁出第一步才是最要緊的,更何況,具體的改革策略我已讓諸君下去深入思考了,有好的意見隨時可以吸收。只要目標是一致的,前景是光明的,大家一起探索難道不比一個人劃定綱要操縱眾人強得多?”

“伊藤整一!”

“下官在。”

“搜集今天參會之人關於改革的想法,對照你在美國、德國的考察成果形成報告,我相信你的能力!”

“是,長官!”

山本五十六終於被他這說法打敗了,氣呼呼地說道:“你這是亂來。”

“是不是亂來,不取決於步驟和程序,只取決於結果,只要帝國能夠強盛繁榮,我個人承擔些罪名何足掛齒?”堀悌吉戲謔道,“你當官當了這麽多年,還沒獨走過吧,不跟我試試看麽?不然以後怎麽跟石原君吹牛,他可是獨走過的——有人怪他了麽?”

“你……”山本恨得牙癢癢,“這是一回事麽?”

“長官……是不是從長計議?”伊藤整一也勸說道。

“我去了德國,目睹了歐洲的繁榮與富強,目睹了社會與科技之發達,再也忍不住了,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忍不住了。日本必須改變,必須走在新的道路上……”堀悌吉慨然道,“古人說,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我做的一切,後世之人必然會明白……兩位,拜托了!”

至此,堀悌吉的決心已顯露無遺,山本五十六知道再也拉不回了。

東久邇宮稔彥王沒參加陸海軍4巨頭討論的酒會,不過再次裁軍5個師團的命令不可能不讓他知道,聽說石原莞爾用這5個師團換取了海軍方面對火箭技術開發的後續支援,雖然松了口氣,但心情還是很沉重的。

只有單獨與石原莞爾會談時他才可以說些心裏話:“石原君,裁撤師團這件事會不會有問題?”

“殿下的顧慮是?”

“總軍雖然實力不強,但畢竟控制在中樞手中,如果全部裁撤而代之以藩鎮之兵,一旦禍起蕭墻如何?”

“殿下考慮的問題也是我最開始顧慮所在,前兩天我把這層意思和堀君挑明了,不過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很耐人尋味……”

東久邇宮稔彥王眉頭一揚,問道:“他怎麽說?”

“削藩鎮之兵不是中樞喜聞樂見之事麽?”

“可是……這些兵力又回到中樞了呀!”

“他說,藩鎮兵力是從哪裏來的?難道不是中樞派出去的麽?難道還能就地征兵麽?兵在中樞則為中樞所制,兵在藩鎮則為藩鎮所用,中樞有大義名分,有人事職權,有兵力補充優勢,難道還怕藩鎮犯上作亂?如果連這點信心都沒有,幹脆退位讓賢好了。”

“有點意思,有點意思……”東久邇宮稔彥王用手指敲著桌子,急速思考著,堀悌吉話裏話外意思很明顯:裁撤總軍代之以4大軍鎮的兵力固然削弱了中樞影響力,實際各軍鎮實力也在下降,這些部隊一到本土就受方方面面制約,要想團結起來與中樞抗衡難度不小,雖然不可能一回到本土就立即倒向中樞,但至少有不小機會。機會已創造出來了,就看如何把握了。

“這道理藩鎮難道看不出來?”

“殿下,互相制約,不會有人跳出來做出頭鳥,何況堀君和他們談的也有道理,各藩鎮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這種撤退法一定是將刺頭師團、實力弱的師團往外推,客觀上起到統一和整肅作用。換成是我一定也這麽幹,藩鎮兵力回到本土後我們正好加以重組,存優汏劣、去粗存精,這裏有德國現成的例子可學。”

一說起德國經驗,東久邇宮稔彥王就點頭稱是,旅歐考察團有過報告,明確闡述了德國如何裁軍——不是簡單地將一個番號部隊裏的官兵全部遣散,而是劃定一個標準,將最差的幾支部隊大部遣散,其他部隊淘汰部分,然後再把遣散部隊中的精華補充到其他部隊中去,德國老兵退役年限從35、33到現在已劃到了29歲,日本一樣也能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