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超級炸彈(3)

為湊齊這些原料,由法本公司投資、黨衛軍負責管理的秘密基地通宵達旦地運作,夜間時分整個工程幾乎要消耗全德國三分之一以上的電力,即便在白天,工程消耗的電力也是個天文數字。

依靠長期不斷的努力和關鍵時刻的末日審判,德國終於彎道超車,搶在美國之前湊齊了核試驗的全部家當。

不過霍夫曼很清楚,別看橡樹嶺被炸,美國試驗被大幅度推遲,美國潛力還是比德國大,歷史上美國在1945年5月份是準備了3顆原子彈的材料,且是鈾路線、鈈路線齊頭並進,壓根不像德國把寶押在一條通道上——主管工程的博特認為只能選擇這條道路。

德國原子物理最高權威,能源派負責人海森堡雖然沒參與炸彈派的工作,但對於工作進度有一些了解:他算出來的臨界數字最開始是幾噸到幾十噸,後來經過反復爭辯和論證,下降到了600-700千克,到1944年下半年,隨著理論研究不斷成熟和反應堆運轉的提示,這個數字重新被計算並刷新,到後來海森堡自己也認為可能40-50千克就可以達到引爆臨界點。

但炸彈派幹將迪布納認為不需要這麽多,有20多公斤鈈估計就夠用了——這個認知符合霍夫曼的想法,所以他接受了冒險請求,批準在8月份試驗,最後裝備在德國第一枚原子彈中的原料是24公斤,基本符合迪布納的預期而低於海森堡的估計,但元首既然同意試驗,大家也就不矯情,炸了再說。

橡樹嶺工程的存在和規模之龐大,不但對沾沾自喜的炸彈派來說是個晴天霹靂,就是口上聲稱愛好和平、反對利用原子武器打仗的能源派也嚇出一身冷汗——美國人顯然不會將這麽龐大的規模和力量用於“和平事業”。

能源派不想用原子彈去打仗,但作為有愛國心的德國人,他們也不想美國人把原子彈投過來扔在德國領土或軍隊頭上——基於這種樸素的愛國想法,能源派幹將經過集體討論,決定暫時放下能源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幫助炸彈派幹活,哪怕打下手都可以!用海森堡的話說:“形勢發展到如此危險的局面,如果我們不想挨美國人的原子炸彈,我們自己就必須有。我不想用原子彈去炸別人,但絕不允許別人用原子彈來炸我們,如果這個世界的戰爭一定要用原子彈打仗,那德國就必須有——威力最大、數量最多、技術最先進才行!德國不能接受美國的原子訛詐!現在,德意志需要每個人恪盡職守!”

霍夫曼對這種態度很滿意,當場表示同意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德意志科學家首先為德意志服務,然後再造福全人類!

有了能源派們自願加入,研究工作速度更加快速,雖然能源派因為前期工作沒有參與而有些陌生,但水平畢竟在這裏,打個下手,做點邊角輔助計算和討論工作還是夠格的,施佩爾和米爾希都表示熱烈歡迎。博特等炸彈派幹將也不認為海森堡等人是為了搶功勞,元首肯定清楚到底誰功勞更大。

唯一不肯改換門庭的是新國民波爾——他的祖國丹麥變成了德意志北方省,在全民公投中波爾是投了反對票的,但這沒有什麽用,丹麥最終還是以多數票同意加入了德國,所以他現在是不折不扣的德國公民,還是十分重要的德國學者和保密崗位。不過波爾的想法暫時扭轉不過來,哪怕海森堡和他談了幾次也扭轉不過,最後只好讓他一個人帶著一批丹麥籍的物理學者繼續能源派工作,勉強維持能源項目運轉,進度幾乎是停滯了。

帝國保安總局清洗公投後繼續反抗的丹麥人很給力,不過像波爾這樣的著名人物是不敢動的,非但不敢動,希姆萊還下令要嚴格保護,不能讓波爾及其家人受到一絲傷害——在德國,只要有能力都可以網開一面,比如一堆擁有“榮譽雅利安人”頭銜的人物其實大多數是猶太人,但這不妨礙他們繼續在德國過中上等生活。

由於獨立的猶太國在非洲贊比亞成立,獨立的小波蘭也開始復國,再加上一批又一批猶太勞工獲得釋放,現在攻擊德國搞種族滅絕的聲音幾乎是沒有了,就連猶太人自己也不這麽想。他們認為這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排猶行動,波蘭人是因為和猶太關系密切、牽扯不清再加占領東普魯士讓德國不爽而遭受池魚之殃,德國人只想把猶太人從德國清理出去,把波蘭人趕回傳統領地——事實證明德國人現在也幾乎是這麽做,手段非常不友好乃至殘酷,不幸中的萬幸是大多數人最終保住了性命。

憑借這一點點印象的改良,對德國道德領域的指責下降了一個等級,新並入德國領土上的丹麥和冰島人也基本安分守己,德國履行承諾不再為難這些人,因此就算是波爾這樣的人物再不滿意,也只是軟抵制而不至於強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