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局勢紛擾(6)(第2/2頁)

但麥克阿瑟顯然不這麽看,他認為杜勒斯和杜威在這方面有點“姑息”,他更贊同“非美委員會”的意見——以前美國的主要危險是防國社分子,但現在的威脅主要是“赤色分子”。實際上,非美委員會作為眾議院設置的獨立委員會和FBI之間的“忠誠調查”工作是有交集的,非美委員會提出總體方案和構想,而FBI是負責具體執行,在這個領域,目前非美委員會主席、眾議院議員、三K黨人P.托馬斯和參議員麥卡錫是其中最有分量的政治人物。

所以,他私底下也在串聯這些議員,希望為驅趕紅軍教官團而努力。在他眼中,這1000多人的教官團目前是最危險的火源,美共是已被大火點燃的森林,必須趕緊挖出隔離帶才能安全。

當然,非美委員會和白宮之間的關系很微妙,他們之間既相互利用,又彼此爭奪,歸根到底只有一個權字——杜威既不允許國會侵蝕總統的傳統權利,也不願意軍人壓倒政府頭上搞軍事管制——這樣與德國或日本還有什麽區別?

“那我們現在應該怎麽辦?”

“逐步撤回國內……”勃列日涅夫道,“分批撤離,慢慢回國,我們不可能留在美國繼續這次革命,斯大林同志還指望我們回去把部隊帶好呢。”

東俄對美國的形勢是有充分考慮的,斯大林最初是不想美國迅速與日德等軸心國媾和,在他看來美國遠遠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完全可以接續打下去,只要美國繼續交戰,東俄就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不用擔心日德再次氣勢洶洶地殺上門。

但真的聽到美德接近並即將達成有關條款時,他又猶豫了,因為內線報告日本提出的和平條件比德國低得多,如果美國無法暫時與德國和平而選擇與日本先行和平,這對東俄就危險得多——整個太平洋都會讓日本說了算,紅軍直接處於被攻擊矛頭之下,特別是聯合艦隊這種龐然大物根本不是蘇維埃可以對抗的。

所以事到臨頭他又有點心虛,便給波涅日涅夫發了這樣的命令:明著表示退縮顯然面子上過不去,但突出強調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搶班奪權,不要爭當主角,不要替代革命……

勃列日涅夫對此心領神會,不過原因完全猜測錯了:他以為斯大林同志是想保護他們這批點火者,怕他們被自己放的火燒死,他哪裏曉得中央還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他更不知道在美共這裏,俄共中央不但有人入駐,還派遣了特派員單獨聯系,他還沾沾自喜認為美國的革命形勢全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呢,這也算是一個很大的工作資本了。

布爾什維克的保密工作確實相當到位,這種雙線布置、雙線滲透、層層圍攻、裏外配合的套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非美活動委員會或者FBI看透,大家還是孤立地當做兩個事件,甚至還認為福斯特領導的美共比這1000教官團更厲害。

唯獨麥克阿瑟不這麽看,所以他打算一步步拆除地雷:先把教官團禮送回國,再把不可靠的部隊裁撤掉,然後再想辦法結合非美委員會和部分國會力量架空行政勢力,到時候就是他麥克阿瑟將軍說了算——只要能打的軍隊捏在手上,他相信辦點事情不困難,誰說他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就不能當總統的?

不過,他的想法雖然很好,目前手頭實力實在是不足,需要各方面配合,國會是一方面,FBI和胡佛是另一方面,海軍和空軍同樣不可忽視,在這個領域他無比羨慕堀悌吉——3萬陸戰旅就掃平了日本,全日本上下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出,日本人怎麽就這麽聽話?

他也不想想堀悌吉是什麽戰績,他又是什麽戰績——在海軍眼裏,麥克阿瑟將軍第一次從菲律賓逃了,第二次又從澳大利亞逃了,這個光輝記錄要一手遮天恐怕還有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