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 世界和平(3)

不管是不是能達成軍備控制,最起碼現在各大國都表達了縮減軍費、維護和平的願望,因為世界範圍內的戰爭基本都停止了,再保留動輒上千萬的軍隊,上千億的軍費根本毫無必要——這一點美日歐三方都是有共識的。

打了這麽幾年的戰爭,大家都打累了,誰都想喘口氣,不想再往這個無底洞裏砸錢了,即便看上去形勢最好的德國,同樣也表示承受不起。

戰爭打了這麽多年,各國都打窮了,貌似只有最先躺倒裝死的法國還靠著德國發了點小財,不得不說貝當也是個妙人。一直和貝當作對的戴高樂已宣布解散自由法國並啟程回了法國,貝當表示對戴高樂投案自首表示歡迎,並公開宣布:“法庭將以極大的公正和公平來審理戴高樂先生,不過,即便審判他死刑,我也會將其赦免為無期徒刑……”

由於貝當在戰爭中的表現以及對戴高樂的態度,法國內部整體局勢非常平穩,對於和德國合作也持肯定的態度,法國工商界尤其希望能借著德國整合歐洲的機會再撈一票工業訂單——法國民用工業和基礎設施保存得比德國更完善,後者還要想辦法從戰時體系退回來,法國就沒進入過戰時體系,所有一切都是正常運轉的,戰後重建越早,法國得益就越多。

德國政府的整體赤字高達3000多億馬克,在歐洲首屈一指,不過如果考慮到美國那兒還有2000多億美元賠款,德國打完仗也還是凈收益。除了這筆經濟賬,德國在領土、人口、資源特別是石油領域得益眾多,只是暫時還看不出來等待發力罷了。

意大利在戰爭中雖然開支也不小,但本土沒受到破壞,再加上德國工業外溢和整合提升了技術能力,另外多多少少還在北非占了不少便宜,整體而言也是凈收益,不過意大利底子太薄,哪怕經過這麽多強化,其經濟水平依然趕不上實力大打折扣的不列顛。所以歐洲四大國表面上政治排名是德、意、英、法,實際上根據經濟實力排名是德、法、英、意,英法相對接近,但意大利和英國之間至少差了一個西班牙。

戰爭輸得最慘的當然是俄羅斯,不但龐大的蘇聯被折騰得七零八落,包括波羅的海、烏克蘭等一系列國家獨立,就連最大的本體俄羅斯也被拆解成了兩半,西俄所擁有的明面實力最多只有戰前蘇聯的三分之一,如果再考慮戰爭的破壞,可能只有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水平;斯大林的東俄雖然面積不小,又在搬遷過程中帶走了大量的設備、人才和資源,但畢竟底子太差,整體實力只相當於戰前蘇聯的八分之一,連西俄都不如,更要命的是,東俄長期處於缺糧狀態,西伯利亞和遠東墾荒只解決了部分問題,卻不能從根本上緩解東俄糧食與輕工業品匱乏的局面。

除這些因素外,東俄的政治戰略環境也極為不利,西面有西俄虎視眈眈,必須保留百萬級別的大軍,東面又有不懷好意的日本,至少也要安頓50萬軍隊,國內中俄交界處也要安排軍隊用於支持中共並維持交通線暢通——現在這條交通線每年都提供幾十萬噸的糧食和大量輕工業產品,沒有這些幫助,東俄第一個冬天就得大片死人!

綜合起來,200萬部隊使用得滿滿當當,幾乎沒有空閑,另外30萬內務部軍隊也不能放手,畢竟階級異己分子眾多,還要對付滲透進來的“壞分子”,不留著一支部隊晚上睡覺都不安穩,對一個只有3000萬人口,工業實力和比利時差不多的國家要保留如此強大的國防力量,還想投入人力物力研究噴氣機、火箭、原子彈,大概只有走共產主義+先軍主義的道路了。

根據學者們的統計,1946年中旬世界工業經濟規模最強的依然是美國,不過實力急劇膨脹後的德國與經歷過一場大浩劫的美國實力迅速接近,如以美國為100,德國基本可達到75左右的水平,而在決定戰爭成敗的軍事工業部分,德美差距更小。

同樣衡量標準之下,英、法經濟總量之和大約是50,意大利是15-17,西俄大約是9-10,東俄就是6-7的水平,根據霍夫曼的想法,德國經濟體量要達到英、法、意、俄(西俄)四國總和的水平,目前這水平已比較接近,也許過幾年其他各國經濟恢復後會有所上升,但那時候德國會引領開展新一輪技術革命,這一點他是完全有信心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1946年世界各主要大國的工業經濟實力排名如下(注意,只算工礦業,不區分現代工業或手工業):

第一:美國

第二:德國

第三:法國

第四:英國

第五:日本

第六:意大利

第七:加拿大

第八:西俄

第九:比利時

第十:東俄

前十比較好排,第十一位就開始有爭議了,有人說是西班牙,有人說是瑞典,還有人說是合並後的澳新,不過更多人認為是中國——無論哪個政府,這兩年都在經濟上有所建樹,而擁有北方9省地盤、背靠東俄的中共發展尤其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