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世界和平(15)

“元首萬歲!”

“勝利萬歲!”

“德意志萬歲!”

“軸心大團結萬歲!”

正當美日就夏威夷交還展開談判和交接儀式時,1946年7月15日,這個霍夫曼親自圈定的歐洲勝利暨世界反布爾什維克戰爭勝利閱兵儀式在柏林隆重舉行,此前一天正好是斯坦因納等人從美國載譽歸國的日子,於是他們趁勢向勝利日交上自己的成果——內戰中被SS亞美利加集團軍繳獲的美國布爾什維克黨旗,據說還曾經在白宮頭頂飄揚過。

包括這面黨旗在內,歐洲聯合部隊儀仗隊在閱兵儀式開始前率先通過勃蘭登堡門,向勝利紀念碑進獻一面又一面旗幟——德軍在戰爭中繳獲的軍旗當然要多得多,但為避免刺激某些國家,儀式上展現的旗幟只有一部分,且以蘇聯軍旗、國旗居多,其他國家只有美國布爾什維克、波蘭、南斯拉夫等旗幟,法國、英國軍旗都沒有放出來展示——英法現在都是堅定的軸心戰友,放這些旗幟太不和諧了。

除霍夫曼外,包括意大利齊亞諾首相、日本首相東久邇宮稔彥王、英國愛德華八世、法國貝當元首、俄羅斯(西俄)首腦弗拉索夫等軸心48國首腦中主要人物齊聚柏林,甚至路遠的阿根廷總統庇隆、巴西總統杜特拉等也出席了盛大的閱兵慶典儀式,共同慶祝“國際反布爾什維克”重大勝利。

在美德停戰條約簽署後,巴西停戰條約也順理成章地簽訂了,美國扶持的巴西親美政府在失去累西腓美軍支持後迅速倒台,作為交換條件,該政府首腦,原巴西外長奧斯瓦爾多·阿拉尼亞出逃美國,巴西和德國當局故意裝作不知,也懶得追究什麽責任。

本來巴西總統是原陸軍部長杜特拉,不過真正把握巴西政局大權、並一力與德國合作的人選是蒙特羅,蒙特羅很聰明,他先讓杜特拉出面頂雷與德國簽署了《和平條約》,承認德意志美洲共和國的獨立並與之界定國界,同時又承認秘魯、玻利維亞、哥倫比亞與巴西之間的領土變動,巴西領土面積從戰前的850余萬平方公裏縮小到不足700萬平方公裏,其中德意志美洲共和國占據了大約107萬平方公裏,其他各國占據了50多萬平方公裏。

阿根廷也在這些領土變動中得到了將近10萬平方公裏——不過理論上是從美洲共和國這邊獲取的,阿根廷從美洲共和國獲得領土,美洲共和國又從巴西身上割了一塊,邊界調整之後,巴西和阿根廷就不再直接接壤,而美洲共和國則成為南美中心國家,同時與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烏拉圭、阿根廷5個國家接壤,並具備了南美強國的特征。

除領土變動外,巴西還要支付德國的解放費、協同作戰費、傷亡撫恤費、慰問費等名目繁多的款項共約200億美元,巴西政府顯然掏不出這個錢,不過巴西有礦,所以霍夫曼很爽快地接受了礦產支付——1942年成立的淡水河谷變成巴、德兩國合資,共同壟斷巴西境內的鐵礦和鋁礦;亞馬遜森林裏的木材也給德國特許采伐權,除此之外,巴西特色農產品諸如咖啡、可可、大豆和牛肉也都由德國這條渠道納入歐洲市場。

當然德國也不能全從巴西帶走東西而不回報,在簽署雙邊協定時,約定由德國幫助巴西建設12個水電站、大型鋼鐵廠、軍工廠,包括大眾、奔馳等公司會來巴西開設汽車廠,另外還將進一步發展造船業等——約定形式是共同投資。

此外巴西還撿到兩個便宜,當初美國投資在巴西境內的資產根據協定不用返還——那先占到便宜的資產階級就會擁護政府,這是好大一筆錢,另外一個便宜是軍火:作為德美和平的條件,累西腓美軍撤退回國時只帶走了少數軍事裝備,剩余物資除部分飛機、坦克、火炮被德國裝船回國後,其他均作為戰利品交給了巴西政府軍,包括當初配合美國作戰的親美巴西軍也解除武裝由巴西政府接手,這一倒騰又給巴西帶來了將近15萬兵力的裝備,喜得蒙特羅高興不已。

這兩者不但讓200億美元看上去沒這麽紮眼,而且還有讓巴西成為戰勝國的“資本”,於是巴西杜特拉政府也愉快地接受了勝利日概念,並決定今後作為巴西的法定節假日。

條約如果深入解讀當然會讓巴西政治資深不滿,因為今後巴西將從美國控制型的經濟變成德國控制型的經濟體系,而且美國好歹還隔著一個加勒比海,巴西旁邊直接就有個小號德國——論武力,巴西根本打不過美洲共和國,但蒙特羅卻知道這條約非簽不可,簽了巴西還是個整體,頂多損失一些地盤和經濟利益,不簽,德國轉頭就會和美國重新商議瓜分巴西,現在周圍一圈都是德國小弟,誰不想從巴西身上再吃一口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