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最後一場政變(23)

“我們無比心碎……在努力接受現實的過程中,悲傷和難以相信的情緒沖擊著每一個人,你感動了無數人、挽救了無數人、為無數人指明了方向——比你所認為的要多得多……”

3月16日,杜威的葬禮在阿靈頓國家公墓隆重舉行,在此前半個多月時間裏,美國政治勢力實現了大洗牌,民主和共和兩黨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組建兩黨聯合政府——精誠團結、共渡難關。

然後是馬不停蹄地開始議會選舉工作,並以飛快的速度完成了補選,雖然傾向於國社的議員較原本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傳統派議員占了更大多數,雖然出於對麥卡錫主義的怨恨而讓這位應運而生的參議員丟掉了他呼風喚雨的權力,但因為官方把杜威之死定義為杜邦財團勾結美共余孽刺殺總統的行徑,因此反布爾什維克依然是政治正確,所以麥卡錫只是正常回歸了他的本來角色。

當然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就憑他的所作所為,下次別想再連任了。

國會完成補選後,國會山正式開始運作:杜勒斯甩掉了代理的帽子,正式繼任總統,麥克唐納以60%的得票率成功當選為新的副總統,民主黨人艾奇遜則滑稽地成為了國務卿——這是近一百年來,首次出現總統(共和黨)、副總統(無黨派)、國務卿(民主黨)分屬不同陣營的場面,堪稱真正的“團結”政府。

按照規則,杜勒斯政權還有近2年的執政時間,當然大選會在1948年冬天展開。

在媒體采訪面前,杜勒斯、艾奇遜都表示目前不考慮下一屆競選事宜,重要的是把目前工作做好——繼承杜威總統遺志,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當然,媒體都是成精了的人物,知道這些話都要反著來聽:不考慮?那就是不拒絕的意思。繼承遺志?那就是表示繼續想幹的意思。

說到底,杜勒斯、艾奇遜以往都沒能想到自己還有如此大放異彩的一天,不讓他們競選總統是不可能的,這比殺了他們還難受,更何況兩人一個58歲(杜勒斯)、一個53歲(艾奇遜),再過2年正好是政治家的黃金年齡,像羅斯福那樣幹3屆是不用奢望了,但幹上2屆卻一點問題也沒有。

一切塵埃落定之後,新政府決定隆重舉行杜威的葬禮——這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第一位被刺殺的總統,雖然杜威爭議很大,但現在人已死了,媒體也能放松心情來客觀地對待:杜威結束了戰爭,帶來了和平;杜威贖買了夏威夷,避免國家丟失領土;杜威剿滅了美共叛亂,避免美利堅成為一個赤色國家;杜威甚至清理了不少吃人不吐骨頭的財團,甚至在最後關頭還與杜邦財團同歸於盡——杜邦是什麽東西民眾不清楚,媒體還不清楚麽?

雖然他營造的、仿效德國模式走國社道路並沒有得到更多人認可,但大家並不認為打擊財團這件事是錯誤的。你看政府不也宣布杜邦財團惡行累累需要進行清算麽?

廢話,能不惡行累累麽?不這樣定罪,杜邦財團的產業就沒收不了,欠德國的款子就勾銷不了,補償福特和其他受害者,為總統衛隊發放特殊津貼的錢就沒有著落,所以不管從政治還是從經濟,不管從民意還是從財政,杜邦都得死透了。除此之外,杜邦財團的產業還要廉價發賣給其他財團換取他們對政府的支持——虧了一個杜邦,完成無數舉動,何樂而不為?

如果沒有杜威大無畏的舉動,美國究竟還要在這場戰爭中掙紮多久呢?美國會不會陷入不可自拔的分裂呢?

一想到這些,大家給杜威蓋棺論定的時候都挑好的說:最少也是三七開,三分操之過急的錯誤,七分無私為國的成績。至於杜威的私生活,沒有誰會不起眼地指出來——今天麥克唐納的小女兒海倫娜也纏著黑紗在現場,表現得比他父親還要傷心——大家都心知肚明怎麽回事。

“一位太太失去了她的丈夫,兩位孩子失去了他們的父親,10萬總統衛隊、400萬武裝力量失去了他們的統帥,1.5億美國人民失去了他們的領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然為美利堅的前途、為美國人民的福祉而呐喊、而奮鬥!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美利堅,獻給了美利堅人民,獻給了民主、自由、繁榮……”

說到這裏,杜勒斯的眼眶濕潤了,他仿佛回憶起當時杜威請他出山擔任國務卿,並在外交事務上完全委以重任的姿態,不管杜威對別人怎麽樣,對他杜勒斯可謂是交心了,他能有現在的地位和成績,與杜威的鼎力支持完全分不開。

即便兩人最後半年因為國家體制改革而存在理念分歧,杜威也十分尊重杜勒斯,並在盡可能合理的範圍內聽取了杜勒斯的意見。

杜勒斯本人並不認為他和杜威之間不同的政治觀念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這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杜威主張從應然的角度出發來重塑美國社會、美國精神,政客擋路他殺政客、財團擋路他殺財團,軍人擋路他想方設法削弱之;杜勒斯主張從實然的角度來適應並引導美國社會,盡可能在多個政治勢力中尋求平衡,不要引發過激性的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