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承擔棉務(下)(第2/3頁)

兄弟兩人繞著水庫走了一圈,趙嘉信算是完全弄明白了噴泉的水源。在半山的一個凹地,趙嘉仁把缺口堵住,並且把山上的一部分泉水水道改變,將其引入這裏。在更下邊,還有一個地方,那是把這裏的水引過去之後進行處理的工廠。

非得講的話,大概能用水往低處流來做出解釋。趙嘉仁只是利用重力原理,將水引入到馬尾的城區,再分散到各個噴泉。

“要是有這麽個東西,咱們當時取水就不用那麽辛苦了。”趙嘉信做出了感嘆。

趙嘉仁還是呵呵一笑,他大哥對於事情的評價實在是太中規中矩。所有的內容都以他經歷過的事情為基礎。費了如此大的力氣引水只是為了灌溉?趙嘉仁對大哥的評價其實還挺失望的。不過心裏面怎麽想,趙嘉仁都不會去批評。和別人一比,大哥趙嘉信的水平絕不能稱為差。

看弟弟並沒有說什麽泄氣的話,趙嘉信嘆道:“三郎,你可是穩重多了。換成以前,我說一句,你就能說三句。”

趙嘉仁呵呵一笑。要是從心理學上講,那時候的趙嘉仁也不是不穩重,而是他心理壓力太大,只能希望世界盡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變動。現在的趙嘉仁只要一句話,很多事情都會按照他的命令走。再廢話就只有壞處。這只是此一時彼一時的區別而已。

“三郎如此,我也很是高興。不,我想起來就覺得朝廷實在是太亂來了。”趙嘉信終於忍不住開始抨擊起朝廷來。

公田望文生義,就是公家的土地,也可以叫做國有土地。

南宋初期,金國進侵,抗金戰爭如火如荼,南宋政府的軍費嚴重不足,解決軍費的題目迫在眉睫。有大臣提出建議,把政府的公田賣斷給私人經營。這一建議被政府所采取,於是在全國開展了一場賣斷公田的運動。

沒人繼續被政府收回的田地,江河淤積的沙田,還有軍隊開墾的營田。這些土地的所有權都屬國家,稱之為“公田”。在宋高宗趙構時期,除一部分劃為寺院、學校外,其他公田全部賣斷給私人經營。通過變賣公田,政府在短時間內迅速融進一大筆相當可觀的資金,這筆錢70%上交中心,30%留給地方,除了用於軍費之外,還可以減少人民的苛捐雜稅,在戰爭時期減輕政府、人民的經濟壓力。可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賣斷公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為什麽政府要采取變賣公田的政策呢?除了軍費不足外,還由於在當時公田的治理和經營存在著相當多的弊端:其一、政府治理這些公田不得力,租耕公田的佃戶要作弊,經常欠輸田租,政府沒法全數收進應有的租金,田租流失嚴重。其二、治理這些公田,政府需要付出相當數目的治理本錢。現在通過賣斷公田,田地回人民所有,由私人經營。政府可以減少治理負擔,不僅僅獲取了一大筆錢,還不再需要擔心國有資產的流失,政府只管收取稅賦。

到了宋末,隨著戰爭激烈化,財政缺口越來越大。所有的事情都維持不下去了。為了能夠拿出養活軍隊的糧食與錢財,賈似道采取公田法,直接收回公田的辦法。

趙嘉仁上一世的時候,公田改革已經推行下去。該罵的都罵過了,等趙嘉仁進了朝廷的時候,大家討論的焦點已經是怎麽讓土地更有效的利用,怎麽直接增加糧食與錢財。現在他終於有機會能夠面對局面了。

“三郎,我們當時都是租地,反倒沒什麽損失。不過我嶽丈家可就慘了。那些官吏真的是黑了心。先是規定無官之家擁有的最高田額也限五頃,後來降至二百畝,最後無論官民,超出百畝以外的田地就必須回買三分之一為公田。”趙嘉信嘆道。

“哦,挺有……呵呵。”趙嘉仁本來還想說挺有意思,不過看到大嫂在不太遠的地方,這話就換成了呵呵。雖然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利益的階級。然而趙嘉仁實在是沒辦法把自己的階級立場定位在地主那邊。哪怕擁有巨大的土地,趙嘉仁也認為自己絕非是地主。看到地主們受苦,趙嘉仁心中還生出一種說不太清楚理由的快意呢。

看著弟弟的表現,趙嘉仁繼續說道:“三郎,你也不用生氣。我原本也非常生氣,後來想想倒也想開了。朝廷自己都不愛護人民,那就隨他們去。反正那又不是我的地。”

被大哥如此誤解,趙嘉仁覺得自己想大笑出聲。不過一旦大笑起來,那快活的心情就無法被掩蓋,趙嘉仁摸摸下巴,把話題引開,“到底那幫人怎麽個執行法?”

“買公田五千畝以上者,給銀半成,官告五成,度牒二成,會子二成半;五千畝以下者,給銀半成,官告、度牒各三成,會子三成半;一千畝以下者,不給銀子,給度牒、會子各五成;五百畝以下者,只給貶值無用的會子。”經受過這些事情的趙嘉信如數家珍的把規定給趙嘉仁介紹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