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可靠的敵人(第2/3頁)

不僅是近距離的馬匹遭受這樣的驚嚇,距離比較遠的馬匹同樣顯露出更大的不安。這下阿術元帥想明白發生了什麽,這些馬匹都沒停過如此激烈的炮聲,被嚇到了。不過它們畢竟是軍馬,經歷的比較多,所以最初的時候並沒有癲狂。而對面的趙嘉仁明顯算計到了這些,他就進行了針對性準備。讓蒙古騎兵暫時失去了戰鬥力。

從騎兵們身上收回目光,阿術擡頭看向對面的宋軍。就見潰兵們此時已經穿過宋軍陣列,消失在遠處。阿術元帥試圖用潰兵沖散宋軍陣列的計劃完全落空。

不僅如此,隨著戰鼓聲,原本距離頗大的方陣竟然以整齊的步伐移動起來。沒多久,松散的陣列就重新排成一個整齊的陣列。這支軍隊雖然數量只有三千人的模樣,卻是真正的精銳。

“包圍他們。”阿術元帥下令。他手裏有三萬人馬,按照十則圍之的軍事常識,他完全能夠包圍這支精銳。而且阿術元帥也下定決心,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殲滅這支精銳。之前的那種垃圾宋軍不管有多少,阿術元帥都有信心擊敗他們。然而這支精銳宋軍卻不是想消滅就能消滅的,需要非常好的時機才有消滅的可能。

阿術元帥能想到,趙嘉仁也想到了。對於自己和部下的生命,趙嘉仁是頗為重視的。今天已經是失算,即便趙嘉仁已經大大小看了民團的野戰能力,事實證明趙嘉仁依舊高估了民團。若再傻乎乎的等下去,大概就會在野地裏被蒙古重重包圍。不等蒙古軍包圍,趙嘉仁就下令開始撤退。

等部隊一完成收縮,趙嘉仁就把部隊分成兩輪,采取一隊掩護一隊的模式交錯撤退。每一輪撤退都是以炮擊來壓住陣腳。這個陣列如果放在21世紀,中學生們最多一個月就能完全掌握。然而在我大宋,讓部隊能夠使出這樣的隊列行進就花掉了兩年時間。

而對面的蒙古軍也挺配合,每挨一輪炮,蒙古步兵們的行進速度就慢上一分。五輪炮擊之後,蒙古步兵們就只是遠遠配合著趙嘉仁的撤退進程。這讓趙嘉仁忍不住腹誹,蒙古兵比大宋民團可靠譜多了。

至於騎兵,慌亂了一陣後也又進行狗急跳墻般的沖鋒。趙嘉仁發射了巨聲彈後,那幫蒙古馬再次挺配合的癲狂起來。

最初看著兩軍的表演之時,阿術元帥還有些憤怒的表情。看著看著,他的臉色恢復了平靜。優勢時爭先恐後的搶功,劣勢的時候爭先恐後的逃命,這才是軍隊的常見局面。即便是蒙古軍也是如此。他從沒想到有一支軍隊竟然能夠如此從容的面對危機,在撤退的時候服從命令聽指揮。看著趙嘉仁部隊整齊的行動,元帥不得不懷疑這支宋軍專門訓練過這種所有軍人都試圖避免的事情。

有了這樣的經歷,雖然之後發生的事情雖然也不合情理,阿術元帥卻毫不感到驚訝啦。宋軍井然有序的撤到河邊,利用當地地形與河裏的水軍組成了一個防禦體系。蒙古騎兵的馬匹受到驚嚇,沒辦法組織有效率的沖鋒。蒙古步兵並沒有宋軍這麽精銳,只是挨了幾頓炮,就不肯發動沖鋒。宋軍主力就這麽嚴守陣列,等到那些驚慌失措的民團全部上了船,這才從容登船。他們在天黑之前全部登船,船隊輕松跳出蒙古軍包圍圈順流而下。

阿術元帥並沒有下達追擊的死命令,當宋軍的撤退陣型完成的時候,元帥就明白這場戰鬥自始至終都不存在讓他圍殲宋軍的機會。元帥不解的只有一件事,既然有如此精銳的部隊,趙嘉仁為何還要帶了那些一觸即潰的垃圾上陣。

等回到大營已經是深夜,伯顏大元帥在阿術的大帳裏面鋪了個行軍床,在上面睡著。見阿術回來,侍衛連忙叫醒伯顏。兩人對立而坐,伯顏問道:“可有好消息?”

阿術被這個問題逗樂了,他笑答:“我這一路上想了好幾遍,今天之事若是再來一次,我也只能打的和現在一樣。”這話其實是伯顏轉述的戈爾滕萬戶的戰後總結,阿術元帥對此印象深刻,於是就拿來用。

伯顏沒笑,他接下來詢問了今天的戰況與戰果。蒙古軍在戰況上大概能用一直處於優勢來形容。然而戰果上可就不好說了,因為想趨勢宋軍沖亂自家軍陣陣腳,蒙古軍並沒有對民團大肆殺戮。從戰鬥大概查看的民團死者以及被俘人員,總數大概有六七百。

然而蒙古兵被炮擊致死的就超過300人,受傷的也有200多人,總數竟然與民團的損失相差無幾。至於趙嘉仁的中軍也許有死傷,可他們將死傷者都帶走了。戰場上除了那些打向蒙古軍的炮彈之外,趙嘉仁的中軍連根毛都沒給阿術留下。

蒙古軍是當天晚上就進行戰後總結。宋軍走的路比較多,加上整體上戰敗,要處理的麻煩事更多,所以當晚沒進行總結。第二天早上,趙嘉仁準備召開會議,對昨天寶貴的作戰經驗進行總結討論。結果苗再成帶著一些民團頭領來到趙嘉仁的大帳前負荊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