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太行東西(一)(第2/2頁)

提到放牧,這些人也沒人回答。他們若是肯當牧民,早就選擇跟著忽必烈跑路。選擇跟著郝仁萬戶,是因為這些人堅持耕種的傳統。

“在這裏……”郝仁仔細抽出一張泛黃的大宋報紙,手指點在羅斯大平原上,“在這裏有廣袤的土地,也沒有什麽人口。我們抵達這裏,就可以開始耕耘。雖然這裏很冷,卻也可以一年收獲一季。我許給你們一人二十畝地,隨便你們耕種。但是你們也要跟著我到那裏,只有在西方,我們才可以在那片土地上建立過上真正的好日子。”

蒙古朝廷從來不向這些漢族地主許諾什麽好日子。與會的這幫人在大宋看來都屬於漢奸行列,不管是宣傳或者實踐,大宋對漢奸們從不寬容。即便之前也有漢奸家族的人通過投奔大宋轉而成為宋人,然而那樣的機會之門也已經關閉。

在好一陣沉默之後,大地主魏京望開口問道:“卻不知郝仁王爺覺得那是什麽樣的好日子。”

“到了西邊,我會重建科舉,以科舉取士。”郝仁爽快地答道。一直以來,郝仁都在考慮漢化到底是什麽,如果漢化有用的話,為何蒙古會被打的這麽慘。如果漢化沒用的話,為何大宋突然就蓬勃復興。直到看了大宋報紙上反復講述的‘漢唐第一帝國’以及‘封建制度解析’之後,郝仁萬戶才恍然大悟。

原來蒙古還是處於漢人看來極為落後的除非封建制。大宋趙官家這樣代表華夏的人眼中的漢化,就是常任文官制度、科舉制度、土地國有制度的體系。

在趙官家的描述中,唐代擁有的均田制就是土地國有制的最後努力,隨著土地私有制完全壓倒了土地國有制,大唐朝廷從生產者變成了包稅制的發包人,大唐就這麽一蹶不振,走向滅亡。

有了清晰的思路,郝仁萬戶講述的簡單明快。這些描述雖然有一部分來自於趙嘉仁,更大一部分則是來自荀子。自從懂了趙嘉仁之後,郝仁發現他終於也懂了荀子。如果經歷了千辛萬苦,最後的結果只是從一個蒙古到了另外一個蒙古,未來艱苦的征途就變得毫無價值。便是放棄尊嚴,跪在趙官家面前懇請饒恕,也比生活在野蠻中更有價值。

太行山以西的人們在討論未來,在太行山以東的張弘範元帥正在為活到明天而奮力搏殺。如果不能打退眼前的敵人,他就沒辦法看到第二天的太陽。張弘範元帥運氣不好,因為部下是河北本地人,他們並不願意離開故土。因為將領是張家人,他們也不想離開故鄉。所以元帥既沒有能夠跟上北歸的伯顏大帥,也沒有能夠與殺回來的郝仁萬戶匯合後西進。

幾個月過去,原本還有兩萬多人的張弘範軍只剩下一千人馬。張弘範看著對面千余人的敵人,正在向張弘範軍挑戰的正是李璮孽種李芳芳。見識過李芳芳這個女流之輩的武功,張弘範軍此時無一人敢出來應戰。

張世傑並沒有參加對自己族兄弟的最後剿滅,當他確定張弘範敗局已定之後就轉而參加了對河北其他勢力的掃蕩。此時他的兒子張鈞正在苦苦哀求,“爹爹,你就放過伯父一馬吧。”

“我……已經下令,只要張家肯投降的,在我們攻破張家莊的時候在門上貼一張寫了降字的紙,紅巾軍定然不會傷害他們。這個張家莊的人都知道了麽?”張世傑問起了別的問題。

“伯父已經將這個告知了張家上下。他可沒有藏著不說。”張鈞答道,“爹,我知道你和伯父之間有很大的誤會。他當年南下可不是為了和爹過不去,蒙古大汗有令,他豈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