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 禮尚往來(六)(第2/2頁)

被老者拉出屋子,就見在明亮的天空下,村名們已經開始往外搬桌子搬椅子。還有人支起大鍋準備做飯。也許是被這氣氛影響,也可能是因為看了老爹的信,趙謙覺得自己的心情也變好了一些。

臨時殺豬宰羊已經來不及,好在村裏也有在稻田裏養魚,去年幹制的稻花魚還有剩余,加上殺雞,還有人把家裏的臘肉也給拿出來,總算是有了葷菜。男人也笑,女人也笑,小孩子更是來回跑動。

高利貸的盤剝,因為不識字而被關閉的上升機會,每個人好像都沒感受到趙謙認為的痛苦,每個人都沉浸在歡喜之中。見到趙謙被請出來,立刻就有人上前問好。

若是在城裏,學校普及了標準用語,你好,謝謝,再見。加上現代漢語,大家所說的內容基本一樣。在鄉下,大家的說法裏面多是各種俚語,加上口音的關系,需要很認真才能聽明白。

村民所講的大意是感謝官府,給村民送來了蠶種,還派來了趙謙官人。以前的時候官府只會派稅吏下鄉收稅,從未見過這樣給村民提供生財門路的事情。

趙謙能理解這些內容,官府提供的渠道對百姓的確大有好處。直到聽見有人稱贊自從有了村長之後,終於有官府來管理百姓各種事情,趙謙才大為訝異。雖然朱村長在趙謙眼裏還沒到十惡不赦的地步,但是這麽一個人會得到村民的贊美,讓趙謙感覺非常意外。

在泗州一帶並非只有趙謙所在的朱家莊有慶祝,那裏大多數村子都舉辦了慶祝宴會。村民以前的確不知道賺錢竟然可以這麽容易。缺乏社會經驗趙謙對此缺乏了解,遠在杭州的趙嘉仁卻則是非常清楚自給自足的農業體系是對於交易有很大的遏制作用。

雖然不知道自家兒子的具體想法,趙嘉仁能猜測到一些趙謙的想法。年輕時候對於‘社會黑暗’生出強烈的憤恨,年輕時候吆喝幾聲藥丸,這再正常不過。趙嘉仁真正擔心的是趙謙這股子追求正義希望進步的動力會被磨滅。

“官家,李雲和朱洪武兩人都送上報告。”秘書遞上了兩份文件。這兩人當然不是為‘和他們有瓜葛’的朱村長作解釋,李雲的報告中講述了在山西的郝仁所部開始北上的消息,遼東戰區的朱洪武講述了融雪之後,蒙古開始在高麗開始大肆掠奪人口,將這些人口送去蒙古。

面對敵占區的人口流出,李雲和朱洪武都認為暫時不要打斷這個過程。李雲所在的燕雲戰區想向張家口方向進軍,在野狐嶺地區建立起據點。朱洪武所在的遼東戰區則考慮徹底掃蕩當地女直人。

女直人據說是金國完顏阿古達的部族,金國覆滅之後,不管是蒙古人還是大宋都對這個世仇部落進行打擊。現在遼東的女直已經是一個稱呼,他們和完顏阿骨打是幾等親,或者有沒有血緣關系,大宋沒有基因檢測技術,沒辦法確定。但是頂了‘女直’這個稱號,就讓朱洪武對這些人起了殺心。

“那些被蒙古人擄掠到草原上的人口,最後都是怎麽使用的?”趙嘉仁提忍不住自言自語的說出了心裏的疑問。他並不反對蒙古人擄掠高麗人口,若是蒙古人真的能把高麗人口全部帶去草原,趙嘉仁還要給蒙古人點個贊。他現在好奇的是被擄走的這麽多人口到底怎麽使用的。

宋軍光復河北之後,奪回許多被蒙古人擄走的漢人。根據調查,這些漢人成為蒙古貴族的‘驅口’,在河北主要是在貴族的莊園裏面做農業工作和手工業。忽必烈做主的蒙古大都朝廷,就有許多手工業局。鑌鐵局,火器局,織造局,這些部門中有許多匠戶專門做這些領域的生產。蒙古貴族們的私人莊園像是一個小型的大都朝廷,也是農業生產人員和手工業並存。

但是草原上又是什麽模樣呢。農業地區能夠通過農業生產養活大量人口,在草原上怎麽養活這麽多的人口。

“官家想讓兩位司令抓蒙古人問話麽?”機靈的秘書聽了趙嘉仁的問題,很快就回答道。

趙嘉仁搖搖頭,“在野狐嶺這種草原邊境的蒙古人只怕不知道草原內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