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針鋒相對(六)(第2/2頁)

大概是看著自己的利益沒辦法得到滿足,所以心急如焚吧。趙嘉仁心裏面冷冷的嘲諷。然後他問禮部尚書盧柏風:“禮部有沒有如何治理天竺各邦國的想法?”

“暫時還沒有。齊大千以前是在做東羅馬的大使,對天竺並不熟悉。”盧柏風連忙答道。

“那我就稍微給你們講講。這天竺雖然沒有大一統的國家,各邦國倒是比較穩定。所謂邦國,就是些土著頭頭。他們之間互相廝殺,倒是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意思。”

禮部尚書與商務部部長連忙拿出小本本,拼命記錄。看著他們這樣子,趙嘉仁心中也挺無奈的。這不是趙嘉仁的獨創認知,而是當年英國殖民天竺時候的經驗與心得。

“在這樣的局面下,那些邦國充滿了不安全感。我們若是出兵天竺,就不能用我們來討伐你們的理由,而是要用誅殺奸邪,恢復制度的旗號。”

聽到這裏,商務部部長忍不住問道:“官家,那邊有什麽舊制度?”

這麽幼稚的問題讓趙嘉仁嘆口氣,他說道:“我給你講。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之所謂復古,是回到他們所記得的若幹年前,並非虞夏商周。這放到哪裏都一樣。所謂舊制度,其實只用套些當地的名詞而已。天竺上層那些人根本不在乎的。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現在所有的東西能否千秋萬代。對於天竺,我們只用代管,不是兼並。到時候可以這樣,天竺各邦國的繼承問題,由各邦國自己推薦,由大宋官家審批同意。大宋保護天竺不受外敵入侵。天竺各邦國一半的土地歸大宋官家管理,這些土地上的產出,作為給大宋官家的供奉。而大宋對天竺的保護,並不收取額外的費用。但是天竺各邦國有義務向大宋的軍事行動提供軍隊。”

禮部尚書盧柏風最初還在快速記錄,後來就開始努力消化所聽到的話。等趙嘉仁講完處置天竺的綱要,盧柏風站起來給趙嘉仁鞠了個躬,正色說道:“聽了官家的話,只覺得心中無比敞亮。真是恨不得拜官家為師。”

“坐,坐。”趙嘉仁讓禮部尚書坐下,才繼續說道:“這個只是個設想。卻不能直接奔著這個設想去,而是要在執行的時候因勢利導。咱們畢竟是在討伐天竺,他們心裏面可是恨咱們。如何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讓一部分天竺邦國棄暗投明,這才是關鍵。另外,千萬不要將天竺的土地變為大宋的土地。切記!切記!”

“這卻怎麽分辨?”商務部部長不解的問。

“一看長相,你就知道了。我前面所說,是一半的天竺土地歸我們管理,產出歸我們。可不是這一半的土地歸了我們。這些土地還是天竺所有。這個一定要切記。”

談了一陣有關天竺的事情,趙嘉仁就準備結束這次會面。就在趙嘉仁考慮該怎麽組建一個針對天竺的部門之時,就聽禮部尚書盧柏風問:“官家,臣不知官家準備把對外的部門叫做外交部還是理藩部。臣覺得理藩部不錯。”

“若是咱們知道別國用來應對咱們的部門叫做理藩部,你覺得咱們會怎麽想?”

“定然是大怒。”盧柏風果斷答道。

“所以對外的當然是外交部。”趙嘉仁答道。就在盧柏風準備結束的時候,就聽趙嘉仁繼續說道:“不過理藩部該建還得建。可以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解決了外交事務,趙嘉仁回去之後繼續處理江寧的事情。最近江寧一直有各種糧食要漲價的風傳,官府怎麽講都沒有用。城內居民不斷的買糧。總的來看,說服教育並沒有效果。

趙嘉仁看了報告之後讓秘書記錄,“現階段城市居民大量增加,他們在農村經歷的就是糧價周期波動,就是青黃不接。在這樣的局面下,我等的唯一辦法就是頂住,建立起國營糧店的糧食價格不波動的口碑。人民的信心絕非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同志們在面對這種事情的時候,只能靠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