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三打(六)(第2/3頁)

大宋就算是有十億畝土地,便是一畝土地每年收到一貫交鈔的土地稅,也不過是十億貫。在全國範圍內的大型工程消耗下,也支撐不了多久。

想到這裏,趙謙焦急地說道:“爹,我現在覺得不如還是走休養生息的國策吧。”

“休養生息?呵呵!”趙嘉仁笑出聲來。

歷史上農業國休養生息,結果都是國家快速腐化敗落。以大宋的政治水平,除了內在技術與外部技術水平不如南美國家,單純的政治水平搞不好比19、20世紀的南美國家還強點。歷史證明,所謂休養生息的結果就是空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有豐富無比的資源,國家卻根本沒有安定可言。

與之相比的是那些工業國,工業國從建立開始,就沒有‘與民休息’這個政策。但是不管那些工業國遇到什麽樣的動蕩,卻都挺過來了。至於新中國,趙嘉仁和新時代的工業黨們的看法一樣,如果沒有種種社會運動,各種社會宣傳,只怕新中國會和蘇聯一個下場。

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和權益是一碼事,但是通過競爭讓人才能夠嶄露頭角又是另外一碼事。與民休息這話本就是落後生產力和社會組織模式下的落後手段。

趙嘉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問趙謙:“你覺得錢花出去了,難道就沒有了麽?”

趙謙聽了之後一愣,很快就想起了貨幣乘數效應,以及貨幣回籠制度。他只能搖頭。

“貨幣代表的是先進的流通,紙幣更先進。你在基層待過,見到百姓購買各種他們以前從來都不敢購買的工業品。我問你,他們為什麽要買?”

“……因為那些東西好用?”趙謙回答的時候覺得自己在基層白待了,還真沒把這個問題想通透。

“那些東西能夠提高他們的生產效率!”趙嘉仁幾乎是一字一句的慢慢講了出來。

趙謙原本也知道這點,此時老爹一說,加上之前見識到的種種,趙謙突然就恍然大悟。

趙嘉仁則是自顧自的說了下去:“貨幣的流通本來就提高了這些人的生產效率,不然生產出來的東西怎麽賣出去?以物易物,怎麽才能找到合適的交易者?貨幣的一般等價物的意義就在於此。貨幣有用!但是到了社會無法維持貨幣制度的時候,你有金銀也沒用。遇到荒年,易子而食。”

趙謙忍不住連連點頭。不過很快他發現這和老爹的要求貌似無關,老爹現在向那幫將領們許諾給他們富裕的未來,難道是要靠給錢麽?

“所以呢,我從來不用徭役的模式強行榨取勞動力,而是用給交鈔的方式,向各地派遣供銷社的方式讓大家把勞動力換取的交鈔換成能夠促進他們生產效率的工業品。工業生產並沒有掌握在那些家族手裏,而是掌握在你這種學數理化的年輕幹部人經營的工業生產體系中。這些領域,我從來不許任何人染指。不過現在麽,就得有人去給這一池子水裏加入新魚,攪動開始沉寂水池的時候了。”趙嘉仁對兒子講述著。

看著兒子的表情,趙嘉仁覺得兒子好像聽明白了。他笑道:“你不會覺得我會讓退役將領們前去倭國養珍珠吧?”

趙謙沒想到老爹也想到了秦皇後家的生意,覺得父子倆真的想到一起了。然後就聽到他老爹接著說道:“雖然珍珠生意也會派人去,不過往倭國派遣些退役軍人,也是必然的。”

“為何?”趙謙驚了。沒想到老爹還是要讓退役軍人從文官與早期的從龍之臣嘴裏搶食吃。

“你呀。算了,你真不知道。”趙嘉仁嘆道:“有些事情我覺得也得和你聊聊。你可知這些年我們作為貨幣預備金的金銀是從哪裏來的?”

趙謙傻子一樣搖頭表示不知道,突然他福至心靈,主動說了實話,“我對預備金制度都不明白。”

趙嘉仁也不生氣,先講了預備金制度。準備金是商業銀行庫存的現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實行準備金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商業銀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銀行存款時,能有相當充足的清償能力。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法定準備金制度還成為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進行控制的一種制度。中央銀行控制的商業銀行的準備金的多少和準備率的高低影響著銀行的信貸規模。這個制度規定,商業銀行不能將吸收的存款全部貸放出去,必須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銀行,或以庫存現金形式自己保持。準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重,稱為準備率。

以前趙嘉仁自己只是聽說過這回事,譬如美國的美聯儲和中國央行就經常調整準備金率,而每次調整都能讓全世界的金融市場發生很大波動。

到了大宋之後,趙嘉仁本來也不在意這個。等他不得不用銀行業來營運國家財政的時候,很快就發現,見識,便是道聽途說的見識,也時非常有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