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共和(十八)(第2/3頁)

一陣哄笑隨著這個回答響起,笑聲未落,趙謙大聲贊道:“說得好!我認為這就是真正的理由。”

哄笑聲戛然而止,眾人用各種目光看著說實話的這位學社高層。這位三十來歲的高層行若無事的坐在位置上,完全不在乎周圍的人怎麽看他。

趙謙把這位記在心裏,然後說道:“想加入農場的心思一樣,人卻不同。有些是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到農場的要求,從而在農場裏面站穩腳跟。有些則是圖著農場的收益,只想無論如何都留在農場裏。能不幹好,他們自己也沒底。他們能不能做到我不好說,但是有一點我非常確信,農場能吸引人是因為農場經營的比個人種地好得多,所以才能被人羨慕。若是一味增加規模,反倒拖垮了農場的話,這就是雞飛蛋打。朝廷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話說到這裏,趙謙覺得這幫學社的家夥應該聽明白了。他問道:“諸位,你們可定下章程和要點發給朝廷。不要害怕說如果執行結果不如預期會如何,只要從一開始就考慮到這種可能,制定的章程就會對此作出預估。朝廷不能接受的是有人利用朝廷的制度瞎搞,努力工作不等於必然得到期待的結果,這個在學社裏面說的太多,我不再贅述。”

會場最初那股子一擁而上的勁頭此時消散大半,雖然也有些人看著依舊不以為然,但是趙謙見多了這樣的表情。恃才自傲的家夥大多是如此,既然敢恃才自傲,還能爬到現在的位置,一般來說都得有幾把刷子。趙謙本就不想在這裏久留,鐵路的事情太多太多。從徐州向其他地區修建鐵路的申請有二十幾份了,趙謙得趕緊回去處理這件事。

急急忙忙趕回開封,到了老爹家就見到自己的堂弟趙雍與趙銘正在客廳裏。這兩位堂弟都是二伯趙嘉禮的兒子,雖然二伯和大伯與老爹之間的關系不是那麽親密,但是這幫兄弟們關系還不錯。趙謙問候之後坐下,就聽老爹說道:“你們兩個想掙錢,卻不知道你們兩個能承受何種辛苦。”

趙謙不敢吭聲了,原來兩位堂弟的目的這麽明確,這就不是趙謙能說話的時候。趙雍說道:“三叔,吃苦什麽都不是事,我們願意搏一搏。”

“想掙錢沒錯,只是你們知道我對掙錢怎麽看。”趙嘉仁答道。

“得實實在在幹事,拿自己應得的那份。”趙銘跟著哥哥方才的話答道。

“知道就好。”趙嘉仁點點頭,“你們覺得自己有能力組織船隊走太平洋航線麽?”

趙謙一驚。大宋已經完成了環球航行,基本航線也探索出許多。太平洋航線無疑是最辛苦的一條。船隊得趁著風先抵達扶桑洲北部,再沿著海岸線南下。之後趁著季風橫渡太平洋抵達南海,之後轉而北上。這條航線理論上順風順水,問題在於海路太長,沿途也沒有什麽城市。大宋經營了這麽多年,也只有少量沿岸據點。說辛苦,這條航線太辛苦了。

“若是能賺錢,這點辛苦不是事。”趙雍大聲應道。

看著侄子們這麽堅定,趙嘉仁笑道:“你們猜猜我會讓你們運什麽回來?”

“扶桑洲的農作物?還是硝石礦?”趙雍的聲音比正常的聲量偏小。

趙謙也有些好奇。扶桑洲物產豐富,辣椒、紅薯、玉米、豚鼠、水豚還有金絲鼠(龍貓)之類的東西太多了。可橫跨太平洋的航線讓任何東西利潤都變得很差,大規模運輸的玩意大概只有一個被稱為‘織裏’地方上的硝石礦。那個地方氣有炎熱的氣候與大片會幹涸的淺湖。水中的微生物和細小植物死後被水裏的細菌分解,沉澱下來。最終成了大量硝石礦。

但是運輸這玩意的確危險,不少船只因為存儲不當引發的爆炸毀滅,趙謙不覺得老爹會讓兩位堂弟冒這個險。

趙嘉仁向趙謙做了個手勢,趙謙立刻去拿了地圖出來。趙嘉仁指著後世被稱為墨西哥的地方說道:“這裏有瀝青,非常好的瀝青。從海邊湧出來,我不要你們幹別的,把這裏出產的瀝青運回來就行。”

“好!”原本都做了運硝石的準備,聽到居然是運安全不知道多少倍的瀝青,趙雍趙銘兩兄弟大聲應道。

等兩位堂弟離開,趙謙不解的問老爹:“瀝青為何要用萬裏之外的?”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等運回來你就知道了。”趙嘉仁簡單地答道,並沒有向兒子解釋。北美的瀝青品質非常高,新中國使用的高級瀝青都是從那邊運來的。中國並不缺乏瀝青礦,只是中國地質太過於穩定,瀝青礦就沒有扶桑洲瀝青那種出色的粘合性。瀝青鋪路,中國本土瀝青就更容易失效。趙嘉仁看過一篇文章,說是中國終於解決了瀝青結構改造什麽的,不用依賴北美瀝青。作為一個出國後更愛國的家夥,趙嘉仁當時非常不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