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少輩入台(第2/3頁)

沈哲子也明白,對於這些家門少流而言,自己絕算不上一個親昵和藹的長輩,隨口安撫幾句緊張的少年,轉又稍作沉吟,便說道:“不過你來見我,確是讓我覺出自己的疏忽。如今我家已非舊年吳鄉陋庭,乃是世道共覽、宇內皆知的大戶門第,世人難免臧否諷議,人物如何,不可拘在家門自矜自美。還是要勇於馳行於世,覽盡人物,察遍世情,人間正道真理,又豈在二三子言傳法授之內。”

雖然在面對梁王的時候,沈勛難免緊張,但每每有機會,他還是願意近前聽教。梁王言授,既不如館院學士們那麽枯燥,也不像家門其他長輩一樣對他只是一味訓斥告誡,許多道理他雖然一時難懂,但也願意深記在心中,之後細細回味。

一則自然是梁王言辭優雅又不失趣致,與他父、祖動輒呼喝恫嚇是截然不同兩種風格,這也讓沈勛非常羨慕阿秀的談吐雅趣,不想他只知道拳腳說話、事後撂下一句“你小子服不服”,實在格調全無。

二則便是梁王的認可,並不只是覺得他們少年郎浮躁愚鈍,又或者一味的寵溺包庇,既讓沈勛覺得他是一個不錯的少年,也覺得自己還有很大進步余地。

且不說沈勛感想如何,沈哲子又繼續說道:“國璽歸洛,事關重大,非兒輩能深涉其中。但獻璽之人,身世、事跡都足有可觀,可憫可欽,遠非世道俗流。稍後你可持我手令,前往行台暫做持戈衛卒護從其人,若能居近親昵,得於一二傳教,自可受益匪淺。”

沈勛聽到這話,自是喜出望外,忙不叠深拜致謝。一想到自己能夠親身參與如此傳奇事件中,甚至還能就近欣賞那個獻璽的義士,又可以順便打聽一下河北事務詳情密訊,簡直就是滿意到了極點。

不過沈勛雖然自己遂願,但也沒有忘了阿秀他們幾個,只是不待他組織好措辭開口,梁王已經擺手笑道:“阿秀寄言你口,心意我也明白,稍後自有安排。你且歸舍準備一下,明日便往行台去罷。”

待到沈勛離開,沈哲子便提筆書寫手令。對於兒輩這一點小心機,他倒不怎麽反感,為人父母者即便是慈愛有加,但往往也不能正視兒輩的成長,阿秀懂得通過堂兄來曲折表達自己心意,也的確比自己於阿爺面前陳述自誇要更得正視。

於是到了第二天,沈家幾個休學在家的晚輩便又歡天喜地登上了那輛迎送他們進學的大車,直往行台而去。

“二兄,你要入台任事,是否也會發放精甲良兵?我跟阿秀能不能得?”

沈綸一臉羨慕的望著洋洋得意的沈勛,大王雖然準許他們入台,但卻沒有如沈勛一般有著確定安排,沈綸也不知他們入台要被安排什麽事務,對沈勛很是羨慕。

“你不配!”

沈勛輕飄飄一句話便氣得沈綸將要抓狂,不過很快他也沒有了與堂弟鬥嘴的興致,只是眼望著行台周圍那些值宿巡邏的宿衛將士們,滿是熱切的期待。

梁王府與行台自有捷徑相連,大車抵達之後,早有行台屬官於此等待。沈勛落車便被送往宿衛營舍領取甲械符牌,至於阿秀他們,也自有行台官員負責引領他們遊覽行台各處官署。

這些少年,遠還未到入事的年紀,雖然長居洛中、不過與行台相距咫尺,但卻一直沒有機會行入此中。今次能來,也都充滿好奇。

步入行台之後,建築宏大與否無需多提。沈阿秀他們感受最深刻還不是行台作為天下中樞所在那一份莊嚴,而是那種讓人透不過氣的忙碌。

雖然他們幾個少年身份不同尋常,特別阿秀更是梁王世子,甚至未來的國之儲君,但也沒能因此贏得更多關注。除了專職引領他們遊覽的吏員一路陪伴之外,道途所見其他人俱都行色匆匆,或是對他們一行稍作詫異,得知身份之後也只是遙遙施禮便足不沾地的離開。

這種忙碌的氛圍感染力十足,以至於讓阿秀等人羞慚於自身的悠閑,很快便向陪同的吏員表態請為他們安排一些事務,不願閑散於此中格格不入、仿佛被排斥在外。

不過梁王既沒有明確吩咐,吏員也實在不知該將幾個少年安排於何處,只能再向主官請示,這才各自得了安排。

阿秀因為筆跡尚算工整而被送入秘書省暫任筆匠,但是入署之後才發現他這個筆匠不過是負責挑選送來的毛筆。秘書省主司掌管國之圖書典籍,國史、著作皆在其中,每天消耗的筆墨紙張都是海量,而且都有極為嚴格的規定,自然需要認真揀選。

看到阿秀苦著臉坐在一堆盛滿毛筆的籮筐之間,潤開筆鋒於紙上塗抹揀選,實在枯燥乏味,沈綸便忍不住大笑起來。他自有得意的理由,因為他被選入了禮部任事,聽著就比阿秀這個筆匠有格調得多,以至於連沈勛都不再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