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以德報怨(第2/3頁)

周縣令捋須大笑,很是滿意項康的這句奉承話,然後周縣令又接連出了幾個問題試探項康的才學,項康則對答如流,既不張狂也不刻意低調,同時又極有見解,讓周縣令聽得是連連點頭,對項康益發的刮目相看——沒辦法,穿越者的優勢放在了這裏,隨便拋出一點學識,都是積累了兩千多年歷史精華的獨到見解,項康在這方面如果會被周縣令考住,就太對不住穿越者的身份了。

又問了項康一個如何施政治民的問題後,發現項康給出的答案仍然頗有道理,周縣令暫時停住了談話,盤算了一點時間才向項康問道:“項公子,你如此博學多才,又對民政見解獨到,卻埋沒在了民間,是否有些可惜?”

“縣尊此言何意?”項康這次是真沒有聽懂周縣令的弦外之音。

“不知公子可願為吏?”周縣令倒也坦白,十分直接的說道:“倘若公子有意入仕,本官可以征召公子擔任本縣吏員,協助本官造福百姓。”

繼承了上一個項康留下來的記憶,項康知道什麽是征召——就是官府了解了你的能力後,主動提拔你擔任官吏。可項康還真想到周縣令會主動提出征召自己擔任官吏,也從沒想過給秦二世當走狗爪牙,所以周縣令突然問出了這個問題後,項康不由有些茫然失措,不知道該如何決定。

再往下細一思量,項康發現自己不應該接受周縣令的好意,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秦朝對官吏的管理十分嚴格,當上了吏員等於就是失去了人身自由,既被官府嚴格控制,又得幫著秦二世倒行逆施,自壞聲名——劉某人就是不願過於殘害百姓,主動棄官跑去山裏當了土匪強盜。

第二個原因是項康心裏很清楚,知道周縣令是頗為欣賞自己不假,但並不是特別的重視自己,好意提出舉薦自己入仕,不過是想利用自己的才幹能力幫他治理百姓,只是把自己當成幫閑使用,不可能托以心腹。而自己如果接受,不但會降低周縣令對自己的評價,還得領周縣令一個大人情,今後再有什麽事求到周縣令,根本沒有辦法開口。

第三個原因最簡單,項梁和項羽很快就要起兵造反了,項康如果接受了周縣令的好意,到時候肯定會被猜忌防範不說,還隨時有可能被官府突然拿下,殺頭掉腦袋,遠不及躲藏在民間安全。

考慮到了這些顧忌,項康很快就拿定了主意,搖頭說道:“多謝縣尊好意,晚輩自由散漫慣了,無心入仕,請縣尊海涵。”

“公子真的沒有這個打算?”周縣令十分詫異,說道:“當上官吏,人前風光不說,每月還有祿米可領,還可以不必服更役戍役,好處多多,無數人擠破腦袋都想入仕,公子你一點都不動心?”

“懶散慣了,不願被案牘勞形。”項康微笑回答道:“所以縣尊恕罪,這個機會,還是給別人吧。”

周縣令瞪大了眼睛,坐在下首的馮仲則是沖著項康殺雞抹脖子一樣的使眼色,心裏不斷埋怨項康不識擡舉,白送到面前的當官機會都不想要,項康也發現了馮仲的小動作,卻裝做沒看到。

還是被項康料中,雖然十分驚訝於項康的不識擡舉,然而確定了項康是真心不願為三鬥米折腰後,周縣令對項康不由又高看了一眼——能夠坦然拒絕如此誘惑的人,周縣令以前只是聽說過,還真的從來沒有見過。所以點了點頭之後,周縣令說道:“既然如此,那本官也不勉強。不過公子如果那天改變主意,可以隨時向本官開口,本官是真心欣賞公子的才學為人。”

“多謝縣尊擡愛,晚輩銘記在心。”項康的語氣頗為真誠,也真的頗欣賞面前這個為官為人都還算不錯的周縣令。而話說完後,項康又突然瞟見了已經滿臉失望表情的馮仲,心中一動,又拱手說道:“縣尊,晚輩冒昧,想懇請你一件事,不知縣尊能否答應。”

“公子請說。”周縣令隨口答道。

“請縣尊施恩,提攜一下我這位馮仲馮大兄。”項康用手指住了馮仲。

“什麽?”

“什麽?!”

周縣令和馮仲同時驚訝出聲,然後馮仲當然是滿面狂喜,恨不得當場撲上來親上項康幾口。項康則振振有辭的說道:“縣尊容稟,我這位馮大兄在侍嶺亭擔任亭長多年,辦差一向勤勉,官聲也頗為良好,只不過缺少機緣,一直沒有大展拳腳的機會,晚輩是發自內心的替他感到可惜。今日晚輩有幸拜會縣尊,想請縣尊施恩,對我這位馮大兄不吝提攜。”

聽到這樣的話,馮仲當然是更想親項康了——好兄弟啊!可惜周縣令卻有些不為所動,還嘆了一口氣,說道:“項公子,不是本官不給你這個面子,是馮仲缺少功績啊,無功而賞,只怕下面的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