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少帥項康(第2/4頁)

也還好,項康是個知道孰輕孰重的人,才剛到了第二天早上,項康就把如何偷吃小姨子的事暫時放在了腦後,一門心思的撲在整兵備戰和重建楚國政權的大事上,並采納了周曾和馮仲等人的建議,順從這個時代百姓迷信鬼神的習慣,在第二天早上舉行了一次祭天大典,祭祀上天,率眾立誓推翻暴秦,重興楚國。

再接著,很有政治頭腦的周曾又看出了項康名不正言不順的弱點,極力建議項康繼承祖上爵位,自封楚國武信君和柱國一職,方便以楚國官職封賞部下。然而項康在經過反復思慮後,卻搖頭謝絕了周曾的好意,說道:“我不能自封武信君,原因一是我兩位叔父都還在世,二是我頭上還有八九個兄長,論資排輩武信君這個爵位怎麽都輪不到我,我如果自封武信君,不但天下人不服,我的兩位叔父和兄弟們也不會高興。”

琢磨了一下,發現項康說的其實是實情,周曾便改口說道:“那爵位的事公子你可以不忙,先自封柱國吧,當上了柱國,公子你就可以設立莫敖、大司馬和左右司馬等官職,也有足夠的武將職位可以封賞部下。”

項康還是搖頭,說道:“不行,柱國大將軍是楚國僅次於令尹的重臣,我給自己封了這樣的官,楚國人還是不服。而且我們現在才只有一城之地,手中士卒加上新招募的也不過一千來人,給我自己封柱國,傳出去只會讓天下人笑話。”

“那就只能自封大司馬或者左右司馬了。”周曾失望的說道:“或者,將軍也行,將軍可以任免都尉,都尉不限名額,也可以將就著用。”

項康沒有繼續搖頭,可也沒有答應,盤算了一陣後,項康突然問道:“亞叔,在此之前,中原大地上可有元帥這個官職?”

“有,但不是正式官職。”周曾想就不想就答道:“春秋時,晉國名將先軫就被封為過元帥,但這個官職沒有常設,也不是正式官職,只是代表將帥之長的意思。”

項康咬了咬牙,心裏嘀咕了一句既然是剽竊,那就幹脆剽竊到底,然後才說道:“亞叔,那這樣吧,我自稱少元帥,先不給自己封官,但我是僅次於元帥的將帥之長,就有權任命將軍和都尉這些官職,這樣總行了吧?”

“少元帥?”周曾沉吟,盤算著說道:“當少元帥,有任命將軍和都尉的權力,既不和別人爭什麽,不容易引來仇恨,又顯得和普通將領不同,還給自己留下了足夠的升遷空間,是個不錯的主意。但這個少元帥,是不是太拗口了?項公子,要不你自稱少帥吧?你叫項少帥,我們的軍隊自稱少帥軍,無論怎麽讀怎麽念都順口,如何?”

刻意躲避還是沒逃過這個稱呼的項康笑笑,點了點頭,說道:“就叫少帥吧,勞煩亞叔你馬上組織人手書寫榜文,雕刻印信,縫制旗幟,把我的新身份正式公布出去。”

就這樣,在並沒有刻意追求的情況下,項康還是順從部下心意,厚顏無恥的給自己自封了一個少帥的臨時官職,也把自己的軍隊暫時改名叫做少帥軍。又鑒於目前手裏的兵力薄弱,項康僅僅只是給項莊和項冠封了都尉的頭銜,其他的項家子弟和馮仲等人依然還是出任百人長,周曾被項康封為軍中祭酒,本名叫做孫拱的孫獄掾被封為下相縣丞,項康的文武班底也因此初步成形。

與此同時,經過項莊和馮仲等人的不懈努力,拼命的招募兵員和招降納叛之後,已經改名叫做少帥軍的項康軍也已經把軍隊數量擴充到了一千二百人以上,然而項康卻不肯滿足,又派項莊、馮仲和孫獄掾等人率軍趕赴下相各鄉,繼續招募鄉下男丁補充兵員,力爭把軍隊擴編到兩千以上,同時也順便查核下相各鄉各亭的基層官吏是否擁戴新建立的項楚政權,任賢用能,方便秋收時征收糧食賦稅。

戰爭的陰影也迅速籠罩到了新建立的項楚政權頭上,此前派出去兩個親兵先後派遣同伴回報,說是鄰近的僮縣和取慮不但都在拼命的征召士卒組建縣軍,還公然喊出了踏平下相、生擒項康的狂妄口號。同時派去下邳和淩縣打聽消息的細作也先後送來消息,說是下邳和淩縣也加強了戰備工作,雖然暫時沒有出兵下相的跡象,卻也隨時有可能因為東海郡郡守的命令或者泗水郡郡守的求援,突然出兵從背後捅項康一刀。

面對如此困難局面,項康並沒有絲毫的膽怯,相反還在七月初八這天領著周曾和項揚等人走出縣城,親赴泗水岸邊勘察地形,掌握下相東面的泗水各處渡口的具體情況。然而親臨現場勘探的結果卻讓項康十分揪心,因為地處華北平原,即便近來秋雨連綿,水位大漲,泗水的流速仍然相當緩慢,只要船筏足夠,僮縣和取慮的敵人,幾乎處處都可以橫渡泗水,踏足泗水東岸,而項康手裏那點可憐的兵力即便全部拉到泗水戰場,也絕無可能把漫長的堤壩守衛周全,不給敵人任何的渡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