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項伯求親(第2/4頁)

“不要你殲滅,只要你把秦嘉那股逆賊趕進泗水郡就行。”公孫慶還算有點眼光,一眼就看出了目前的唯一可行之路,說道:“你到淩縣後,只需要盡收野谷入城,讓秦嘉逆賊無糧可就,再出兵盡量把他往西驅逐,逼著他西進泗水和項康逆賊會合就行,到時候我們的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公孫慶提出的這個要求當然比讓關護去全殲秦嘉所部要容易許多,所以關護也沒猶豫,很快就點頭答應,也在公孫策的催促下趕緊下去準備,打算今天就統兵趕往淩縣布置準備,盡量不給秦嘉起義軍發展壯大的機會。然而事還沒完,正當公孫策還在考慮如何處置少帥軍派來的信使時,帳外卻又有親隨來報,向公孫慶呈上了一道剛收到的盱台縣急報。

盱台縣急報的內容讓公孫慶吃驚得直接吼出了聲音——盱台鄰近的東陽縣城中,一群遊俠少年竟然直接幹掉了東陽縣的縣令,擁立了一個叫做陳嬰的東陽小吏擔任首領,不但一舉占據了東陽縣城,還直接拉起了上千人的軍隊,而因為東陽縣寺被叛軍直接占領的緣故,無法直接獲知東陽消息的盱台縣寺確認了這一情況向公孫慶發出急件告警時,東陽全縣已經一片糜爛,東陽叛軍的規模也已經擴大到了數千之眾!

難以置信的震驚後是無比的茫然,手足無措之間,公孫慶還忍不住生出了這樣的念頭,暗道:“難道天下真的要大亂了?大秦真的要亡了?不然的話,天下的黔首庶民為什麽會一個接一個的起來造反?”

生出了不祥感覺後,公孫慶不由又看了項康剛派人送來的書信一眼——書信上,項康除了威脅恐嚇之外,還向公孫慶指出了暴秦必亡的道理,同時還力勸公孫慶順天而行,直接帶著東海郡的郡兵直接造暴秦朝廷的反。

雖然有些動搖,雖然這點動搖還不至於讓公孫慶喪失理智,但是在冷靜下來後,為了給自己留一條退路,公孫慶還是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那就是借口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下令將少帥軍派來的使者押到下相縣境處釋放,讓他自行返回下相縣城,還算聰明的沒把事情做絕,也給自己留下了和少帥軍聯絡交涉的機會。

……

沒有秦朝官府完善的郵傳系統,了解外界消息全靠細作打聽和道聽途說,項康當然不可能象東海郡守公孫慶一樣,這麽早就知道東海郡的東陽縣境內,又跳出來了一個秦末牛人舉兵造反。所以公孫慶收到這個驚人消息的時候,項康也只能是老老實實的帶上一隊親兵,陪著虞家姐妹重返侍嶺亭去探望虞家父子,畢恭畢敬的再次邀請虞家父子遷居下相城內。

其實也就是走一個過場說些廢話,看到項康起兵後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少帥軍每天都在發展壯大還連戰連勝,虞家父子早就在肚子裏把腸子悔青,所以見面後只是說了一通廢話後,項康再次提出邀請虞家父子遷居下縣城內時,虞間和虞知只是扭扭捏捏的推托了幾句,很快就招架不住項康的‘再三懇請’,當場就答應先和項康進城參觀一番,然後再決定是不是舉家遷居下相城內。

很是看不慣虞家父子的扭捏作態,可虞間畢竟已經是自己事實上的嶽父,項康還是客客氣氣的把虞間親手攙上了馬車,與他同車而行,帶著從人重新回到了下相,又在下相縣寺的後堂擺下家宴,與虞家姐妹一起款待虞家父子,被迫歸還自己以前領著項家子弟到虞家的白吃白喝。

還是很無奈,擺設家宴款待未來嶽父,項康當然得請來長輩作陪,結果兩位叔母當然是欣然從命,項伯則是更不客氣,除了大模大樣來到後堂擺他的長輩架子外,還硬是把他的兩個兒子項猷和項睢也叫到了現場,全家人一起白吃項康的酒肉好菜。

也終於輪到項伯當家做主出風頭了,家宴之上,身為晚輩的項康只能是陪一個耳朵聽著,沒辦法過多說話,項伯則是唾沫橫飛,不斷向虞家父子吹噓老項家祖上的種種榮光顯耀,話裏話外都是老虞家能把女兒嫁給項家子弟是祖墳冒煙、長輩積德的意思,好在虞家父子也已經認清楚了現實,知道自家現在與項家結親確實是有些高攀,所以對項伯的話不但沒有任何的反感,還連連的謙虛點頭,讓項伯難得的顯夠了一次威風。

還是到了後來,項康才發現項伯故意把兩個兒子一起叫來是不懷好意,吹噓夠了老項家祖上的風光後,項伯突然話風一轉,微笑著向虞間說道:“虞公,有件事和你商量一下,你看我這個犬子項猷如何?”

順著項伯的指引,虞間疑惑的扭頭看向項猷,早知道會有這一出的項猷則是激動得臉頰泛紅,趕緊坐直了身體,擺出了一幅規規矩矩的模樣,項伯乘機又說道:“我這個犬子雖然不怎麽爭氣,可也是我們楚國武信君的直系後人,論血脈,他和我父親武信君的血脈,還比康兒更近一些。從小讀書練劍,能文會武,現在官居都尉,又在前些日子的符離大戰裏立下了大功,前途無限,虞公你覺得他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