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有去有來(第2/4頁)

還是在範老頭走了以後,周曾才小心翼翼的對項康說道:“少帥,別怪在下在背後中傷,範公這一去,以後恐怕就很難再回到你的身邊了。在下看得出來,範公對你的一些計策謀略,一直都很看不順眼,如果有機會,他或許就會乘機離開。”

項康嘆了口氣,說道:“去就去吧,我和他也確實是不對脾氣,我二叔慷慨豪邁,範公到了他麾下,也確實更能一展所長,與其強行把他留下,不如順水推舟,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事還沒完,出發工作準備完善後,項康親自到大營門前給範老頭送行時,念在項康對自己一直還算不錯的份上,已經決心離開項康帳下的範老頭還是給項康又出了一個主意,道:“少帥,眼下正是你大舉西進拿下碭郡全境的大好機會,請千萬不要錯過,雖說你現在越是向西,就距離暴秦軍隊的主力越近,但你就算不往西進,章邯匹夫攻滅魏咎之後,也一定會東進來給他的偏師報仇。”

“所以,你與其被動挨打,倒不如抓住機會全力向西,奪取碭郡的人口錢糧和城池土地,迅速壯大你的力量,這樣即便章邯匹夫發起反撲,你也有充裕的兵力和更加龐大的戰略空間可以利用。”

也別說,範老頭這個可能是最後一次為項康謀劃的策略,還真給項康指點了迷津,讓原本還有些遲疑是否要大舉西進的項康不再有半點迷惑,也讓項康在目送範老頭的馬車離去時,忍不住又長長嘆息了一聲,暗道:“人才的確是人才,可惜就是和我太不對脾氣了,讓我想重用也沒辦法用啊。”

多少有些悶悶不樂的送走了範老頭後,采納範老頭的建議,項康果斷去令栗縣,讓已經和項猷會師的馮仲分出一軍去取虞蒙二縣,主力進兵睢陽,然後又以新收編的驪山刑徒為先鋒,自領主力向西開拔,準備乘著章邯還在對付魏咎的機會,全力奪取碭郡腹地的人口密集之地。

馮仲在打仗方面依然還是不斷給項康驚喜,少帥軍主力才剛越過栗縣,馮仲那邊就派人送來喜信,說是已經成功拿下了碭郡的郡治睢陽,同時北上虞縣的少帥軍陳嬰所部也成功迫降了虞縣。而與此同時,從陳郡北上的英布、呂臣聯軍,才剛拿下睢陽西南部的橫陽小城,連睢陽城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前軍推進順利,項康當然更不客氣,除了讓馮仲繼續西進去打襄邑外,又趕緊催動主力前行,急匆匆趕來睢陽與英布、呂臣聯軍會合。結果也還算好,少帥軍主力趕到睢陽時,英布和呂臣的聯軍雖更早一步抵達睢陽,卻很守規矩的駐紮城外,並沒有和馮仲留下的守城軍隊發生任何沖突,同時在項康抵達睢陽之後,英布和呂臣還在第一時間過營拜訪項康,讓項康終於親眼見到了大名鼎鼎的秦末名將英布。

和傳說中一樣,英布的臉上果然帶著明顯的黥刑痕跡,不過這一點卻並沒有影響到英布的爽朗性格,與項康說話時始終都是談笑風生,禮節不卑不亢,給項康留下了相當不錯的印象。而張楚忠臣呂臣也是口口聲聲的不離忠義二字,提及被叛徒刺殺的陳勝時,呂臣還幾度傷心落淚,對陳勝的耿耿忠心絕非作偽。

但還是很可惜,雖然項康也直接流露出了想要招攬英布和呂臣二軍的態度,可英布和呂臣卻全都是婉言謝絕,明確表態說他們只想復興楚國,以盟友身份與少帥軍並肩抗秦,不願接受項康的招攬收編,項康無奈,為了不逼走英布和呂臣這兩支軍隊,也只好是點到為止,及時改變話題,改為與英布、呂臣商量如何聯手拿下碭郡,對付已經越來越近的章邯主力。

也還別說,英布和呂臣雖然都不願臣服項康,可是在反秦大事這方面卻都不含糊,馬上就主動提出為項康擔任先鋒,替項康去攻城掠地,奪取被項康看中的城池土地,事成之後還把城池交給項康,英呂聯軍只要一半城中錢糧。——當然,這也是因為英呂聯軍既沒有足夠強大的兵力,也沒有穩定的錢糧補給,還必須得仰仗少帥軍主力充當西征後援,不然的話,絕對不是什麽善男信女的英布和呂臣也不會這麽好說話。

很清楚英布和呂臣其實是想占自己的便宜,可是為了團結其他的反秦義軍,項康還是一口答應了英布和呂臣的要求,可是在如何進兵,該打那些碭郡城池的問題上,還不是很清楚西面敵情的項康卻一時還沒有拿定主意,同時天色也已經不早,項康便只能和英布、呂臣約定改日再商量如何進兵,早就酒足飯飽的英布和呂臣也沒拒絕,客套了幾句就告辭回營。

親自把英布和呂臣送出了大營後,回到了杯盤狼藉的中軍大帳,已經有些疲憊的項康也沒急著回去休息,只是揉著太陽穴盤算,琢磨如何利用英布和呂臣這兩支炮灰軍隊。旁邊的周曾看出項康的心思,便道:“少帥,是不是在發愁怎麽利用英布和呂臣這兩支軍隊?既不讓他們白占便宜,又不至於把他們逼走,損害我們少帥軍的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