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章邯決策(第3/4頁)

聽司馬欣說得有理,著急盡快多打勝仗的章邯難免有些心動,忙問道:“那如何才能激怒於他?”

司馬欣盤算,片刻後才說道:“這樣如何?我們修書一封,派人送往彭城交給項羽匹夫,假意勸說項羽匹夫率軍投降,書信上故意用詞傲慢,提及項梁陣亡一事,並且嘲笑項羽匹夫無能,對他恩重如山的叔父項梁被我軍斬殺,他都沒有本事反抗,還要靠他的堂弟項康救回項梁的遺體,用兵之能還不及他堂弟項康的一成。”

說到這,司馬欣頓了一頓,又說道:“我敢斷定,項羽匹夫見到這道書信後,必然會暴跳如雷,發誓報仇,再加上我軍北上征討趙賊,趙賊肯定會派遣使者向各路賊軍求援,項羽小兒就很可能會立即提兵北上,自己趕來趙地送死。”

仔細盤算了一下,發現司馬欣的激將計應該有些希望,即便不成,損失的也不過只是一個使者,根本無關痛癢,章邯便很快點頭,說道:“值得一試,就這麽辦。”

“上將軍,那幹脆給項康小兒也寫一道這樣的書信。”董翳迫不及待的提議道:“在信上把項康小兒罵一個狗血淋頭,也引他主動北上送死!”

章邯和司馬欣一起笑了,笑容還都頗為苦澀,然後章邯才說道:“董將軍,這樣的激將計或許對項羽匹夫有用,可是用在項康小兒那個奸賊身上麽,想收到效果那是想都別想。這個奸賊,臉皮恐怕比我們大秦修的長城城墻還厚。”

“還是長城拐角的城墻。”司馬欣補充了一句。

拿定了主意之後,秦軍主力當天就著手準備北上征討以趙歇和張耳為首的趙國軍隊,並在第二天就渡過了黃河北上,向趙軍控制的安陽發起進攻,同時被趙軍擋在滏口陘的秦軍長城兵團收到消息後,也在王離的率領下加強了進攻,準備與章邯的主力會師於邯鄲郡境內。而與此同時,此前曾經讓楚軍主力都不敢輕舉妄動的章邯部將司馬盡,也帶著三萬秦軍從濮陽迅速行進,趕往敖倉增援,防範比泥鰍還滑、比毒蛇更加陰險的項康突出奇兵,乘虛奔襲囤積了無數糧草的敖倉重地。

被司馬欣料中,秦軍主力才剛渡過黃河,壓力陡然倍增的趙歇和張耳為了保住地盤和活命,馬上就派出了大量使者,四處聯系各路反秦義師,以唇亡齒寒之理懇求各支反秦義師增援趙國,也果然不顧楚軍新遭大敗,同樣向楚軍請求了援助……

因為秦軍動手比較早和距離較近的緣故,章邯的所謂勸降使者當然更早一步趕到了彭城,向控制楚軍主力的項羽遞交了書信,看完了章邯名為招降實為挑釁的書信後,項羽當然是暴跳如雷,氣得胸膛幾乎爆炸,如果不是範老頭和曹咎等人死死攔著,簡直都要把秦軍的招降使者當場車裂處死。

“前將軍,這不過是章邯匹夫的激將計,故意挑釁,想引誘我們主動北上決戰,為他贏得以逸待勞的先機,我們萬萬不可上當,重蹈了田儋和周市等人的覆轍。”

範老頭和曹咎等人苦口婆心的規勸只是暫時收到效果,一段時間後,當趙國的求援使者趕到了彭城遞交了國書時,著急雪恥和奪位的項羽還是迫不及待,當場就要決定親自率領楚軍主力北上,趕往趙地增援趙歇。範老頭和曹咎等人無奈,只能是改口勸道:“前將軍,要不征求一下右將軍的意見如何?等和他一起拿定了主意,然後我們再北上增援趙國不遲。”

考慮到項康手裏的軍隊也十分重要,項羽便也難得按捺住了性子,派人趕往碭縣和項康聯系,征求項康的意見。然而項康派人送來的答復卻讓範老頭等人頗為意外,項康竟然直接指出道:“唇亡齒寒,趙歇若滅,章邯匹夫的下一個動手目標很可能就是我們,我們如果不在趙歇危難時出手相救,到了我們遇到危險時,還有誰會來救我們?”

也還好,項康在書信上又補充了一句,“但我們也不能直接奔赴趙地救援,以免勢單力薄,陷入苦戰,必須是先摸清楚了趙地戰場的情況,確認齊燕等國出兵援趙,然後才能放心出兵,與諸侯聯手破秦。屆時兄長直赴趙地,我去斷暴秦糧道,大事可濟。”

項康的規勸同樣只是讓項羽暫時冷靜了一段時間,又過了一些日子,在確認了齊燕等國都決定出兵增援趙歇後,項羽還是力排眾議,敲定了親自率軍增援趙國的計劃,同時去書項康,要求項康向西進兵三川,乘虛攻打秦軍在關外的最大糧倉敖倉。

“誰說我要去攻打敖倉了?”項康把項羽的書信往案幾上一扔,挖著鼻孔說道:“章邯匹夫早就派司馬盡率領三萬軍隊回援敖倉,目的就是為了防範我突然奔襲敖倉,從碭縣到陳留的糧倉幾乎都是空的,大梁又被黃河水泡得稀巴爛,城裏同樣沒有多少糧食,我帶著三萬多軍隊長途奔襲暴秦軍隊重兵守衛的敖倉,不是送死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