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錯有錯著(第3/4頁)

章邯這一手也的確是迷惑了楚軍追兵,本來形勢占優的涉間所部突然臨陣撤退,寧可在倉促撤退時付出一定代價也要迅速脫離戰場,原本處於下風的馮仲和劉老三難免心中忐忑,摸不清楚章邯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麽藥,害怕落入秦軍陷阱之下,馮仲和劉老三還幹脆暫時放棄了追擊,選擇在原地等待主力趕來會合。

又過了一段時間後,項羽親自率領著楚軍主力趕到現場,劉老三和馮仲趕緊上前迎侯,親自向項羽報告追擊的情況,期間馮仲自然少不得去偷看韓姓親兵的反應,韓姓親兵心領神會,向秦軍撤去的方向努了努嘴,馮仲這才心中大定,忙又向項羽說道:“前將軍,末將認為我們應該繼續追擊,就算不冒險進攻,也要纏住暴秦主力,讓他們沒辦法從容南下,然後再見機行事。”

馮仲的弄險建議當然遭到了好些楚軍將領的反對,不過依然還好,楚霸王項羽一向都是喜歡弄險的主,躊躇了片刻後,項羽還是下定了決心,大聲說道:“追!先纏住暴秦主力再說!”

言罷,項羽還安排人手趕往巨鹿北郊聯系其他的反秦義師,告訴他們自己的決定,要求其他的反秦義師也南下參與追擊。然後項羽又不顧許多楚軍文武的勸阻,毅然率領楚軍主力南下追擊,小心保持著與秦軍主力的距離,尾隨著秦軍主力迅速南下。

敵眾己寡,項羽以弱勢兵力追擊秦軍主力的決定當然是無比弄險,但錯有錯著,他的這個決定卻又恰好打中了章邯的命門,讓秦軍主力的撤退速度無論如何都快不起來,而更糟糕的是,這個時候,先行撤退的秦軍前隊還已經抵達了漳水北岸(漳水是呈半圓形包圍巨鹿),如果讓前隊立即過河,楚軍主力肯定會猜到秦軍是真的準備撤退而非誘敵。章邯被逼得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是命令前隊不許過河,就地結陣準備迎敵,同時帶著秦軍主力加快南下,趕到漳水北岸的列人小亭背水結陣,打算等楚軍主力追到近前時發起一次決戰,擊潰楚軍主力再從容渡河。

章邯這一次低估了項羽的軍事能力,楚軍斥候才剛探得秦軍主力在漳水北岸就地結陣,沒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見,項羽就果斷命令楚軍主力在距離漳水北岸十幾裏外停止前進,並立即著手搶修防禦工事,防範秦軍主力大舉反撲。

依然還是麻杆打狼兩頭怕,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楚軍主力仍然還是不知道接下來的仗該如何打,到底是應該鼓起勇氣和秦軍正面一戰,還是應該等到秦軍渡河的機會實施突擊,或者是見情況不妙趕緊就跑?再加上巨鹿戰場上其他反秦義師害怕給了秦軍主力乘機決戰的機會,全都沒敢提兵南下來增援楚軍主力,所以不要說是楚軍諸將了,就連項羽都早早下定了決心,決定只要秦軍大舉反撲,自己就馬上帶著楚軍主力開溜。

順便說一句,項羽在歷史上之所以敢於破釜沉舟,是因為當時有兩個很重要的客觀原因,一是當時的章邯主力是在遠離巨鹿戰場的棘原,還被楚軍偏師英布和柴武所部暫時牽制,無法立即北上增援巨鹿,二是當時的巨鹿戰場上反秦聯軍兵力雄厚,幫手眾多,同時王離軍團還出現了糧草供應不足的情況,所以項羽才敢不顧一切的向王離兵團發起進攻。而現在這兩個客觀原因都不存在,楚軍主力又是以不到五萬的兵力獨自對抗建制完整的長城兵團,還有章邯麾下的八萬精銳,項羽當然就不敢死拼到底。

言歸正傳,正當楚軍上下和項羽本人都在惴惴不安的時候,四出哨探的楚軍斥候突然押來了一個青年男子,說是在正西面曲梁亭發現的可疑人物,又說那男子自稱是項康派來與楚軍主力聯系的信使。項羽一聽大喜,忙下令將那男子帶到自己的面前,結果那個獐頭鼠目的男子被帶到項羽的面前後,還沒等項羽開口詢問他的身份來歷,旁邊的馮仲就已經驚訝問道:“魏山?怎麽是你?”

“馮亭長,你也在這裏?”曾經是侍嶺亭亭卒的魏山也一眼認出了自己的舊上司,忙迫不及待的說道:“馮亭長,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右將軍他已經拿下了濮陽,切斷了暴秦軍隊的糧道,你們只要纏住暴秦軍隊一段時間,暴秦軍隊就會斷糧了!”

“什麽?阿弟他已經拿下了濮陽了?!”

項羽這一喜當然非同小可,趕緊向馮仲打聽魏山的來歷身份,確認了魏山確實是項康的幫兇走狗,又問清楚了項康為了盡快把濮陽戰情知會給楚軍主力,分別派出了三個密使走三條不同的道路趕來巨鹿戰場,再看完了項康的親筆書信後,項羽當然是歡呼出聲,激動大吼道:“難怪暴秦軍隊要倉促撤軍,原來阿弟已經把他們的糧道給斷了,他們如果再不趕緊逃命,就肯定是死路一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