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良獻策(第3/4頁)

暗贊了一句張良的戰略目光果然長遠,項康點了點頭,又說道:“叔父剛才說第一是派遣偏師攻取巴蜀漢中,那第二呢?”

“右將軍,外臣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你聽了可不要責怪外臣的異想天開。”張良先給項康打了一針預防針,然後才說道:“外臣認為,右將軍你不妨一邊進兵峣關,一邊派遣密使趕赴鹹陽,與暴秦朝廷的權臣趙高聯系,勸說趙高暗中投降於你,給你充當內應,幫助你突破峣關,拿下鹹陽。”

“勸趙高給我當內應?”項康差點就想掐自己的大腿,驚奇問道:“叔父,這怎麽可能?趙高怎麽可能給我當內應?”

“右將軍,這為什麽不可能?”張良反問,又說道:“右將軍你為什麽不設身處地的為趙高想一下,現在他是什麽樣的處境?函谷關外,諸侯聯軍已經把暴秦主力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看不到任何的取勝希望,現在右將軍你又已經突破武關,殺入關中秦地,打到鹹陽門戶藍田峣關已經只是時間問題,暴秦皇帝胡亥倘若追究臣子責任,身為丞相的趙高便首當其沖,他就不怕胡亥象誅殺李斯一樣,把他殺了泄憤,拿他的腦袋給暴秦軍民一個交代?”

還是得張良指點,項康才突然醒悟過來,忽然發現趙高現在的處境確實非常不妙,秦廷的形勢惡劣到了這麽一個地步,如果胡亥要找替罪羊給天下人一個交代,趙高確實第一個跑不掉,趙高在走投無路之下,也的確有可能選擇暗中投降自己——歷史再是稀爛,項康可也還是記得,胡亥就是被趙高親手幹掉的。

察言觀色,見項康已經明白了其中玄機,張良也這才繼續說道:“外臣建議,右將軍你應該挑選一名能言善辯的使者,潛往鹹陽暗中聯絡趙高,對他曉以利害,許之以君侯食邑,引誘他倒戈投降。此舉若是不成,右將軍你不過損失一個使者,但此事若是成功,右將軍你進兵鹹陽,便將是一片坦途,還不用擔心暴秦朝廷在走投無路之下,徹底放棄關外土地,全部撤入關內守衛山川險要,如此一本萬利的事,右將軍你為什麽就不能試上一試。”

項康盤算,半晌才直接說道:“值得一試,我一會就親自安排這件事。”

謝了張良的指點後,項康又向張良問道:“叔父,關於進兵峣關的策略,還有沒有什麽能指點小侄的?”

“沒有了,外臣愚鈍,目前只能想到這兩個策略可以獻給右將軍。”張良搖頭,然後又心中一動,忙問道:“右將軍,還有件事,你知不知道現在的暴秦峣關守將,還是不是陳求那個匹夫?”

“隔得太遠,道路又阻塞嚴重,不知道。”項康搖頭,又忙問道:“怎麽?叔父你認識暴秦軍隊的峣關守將陳求?”

“不認識,只是知道一點這個人。”張良也搖頭,然後說道:“這樣吧,右將軍,等到了峣關的時候,如果探明了暴秦的峣關守將還是陳求,請務必告訴外臣,外臣或許還能給你幫上一點小忙。”

項康一口答應,又趕緊問張良能給自己幫上什麽忙時,張良卻搖頭賣起了關子,微笑說道:“還是到時候再說吧,如果現在就說了,到了峣關暴秦的守將又換了人,外臣就要讓右將軍白高興了。”

見張良堅持要賣關子,項康也沒有堅持,又和張良說了幾句閑話就準備回去,張良則又想起了一件事,忙說道:“右將軍,還有件小事,適才我見你的將士在武關城裏開倉放糧,賑濟城裏的黔首黎庶,覺得光是這樣也不是辦法,武關位於峽谷之中,田土稀少,絕不可能養活這麽多的武關住戶,左右南陽地廣人稀,右將軍不妨組織人手,把他們全部遷移到南陽境內居住。如此一來,既讓他們不必擔心以後的衣食問題,也可以消弭武關城內的隱患。”

項康心中一凜,忙向張良道謝道:“多謝叔父指點,武關重地,是不能留下隱患,必須牢牢掌握在小侄手裏。”

見項康對自己言聽計從,一直沒有機會大展拳腳的張良當然是大感欣慰,也忍不住在心裏又一次抱怨起了自己的好友項伯,心道:“伯兄,如果不是托了你的福,我真不知道要少走多少彎路啊。”

項康歷來就是從善如流,覺得張良的幾個建議很有道理,回到了少帥軍的營地後,馬上就召集了幾個心腹,把張良的建議告訴給了他們,結果周曾、陳平、周叔和酈食其等人都是一聽叫好,都認為張良提出的三個建議目光長遠,最是穩妥不過,項康也馬上拍板定案,決定全盤采納張良的三個建議。

再接下來當然是著手實行,組織武關百姓遷居南陽腹地倒是容易,隨便派一支輔助軍隊就可以去辦,挑選一名可靠將領從武關直接進兵漢中卻是一個大問題,結果讓少帥軍文武十分驚訝的是,項康經過了深思熟慮後,竟然決定派遣酈食其的弟弟酈商率領五千軍隊進兵漢中,副手則是早在下相時就加入了少帥軍的文職官員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