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戰略大計(第2/3頁)

“糟了,來不及了。”

掐算時間,發現自己昨天派出去的使者已經不可能及時阻止漢軍和趙國軍隊發生沖突,項康無奈之下,只能是匆匆與漢軍眾文武商量對策,結果老成持重的唐秉倒是力勸項康冷靜行事,不要更進一步擴大與趙國的矛盾,把趙國推到了項羽一邊。龍且、丁疾和朱雞石等漢軍大將卻是個個暴跳如雷,都說道:“大王,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們再這麽忍讓下去,趙國賊軍只會更進一步蹬鼻子上臉,更往死裏欺負我們!只有堅決打回去,讓趙國賊軍知道我們的厲害,這樣以後他們才不敢對我們趁火打劫!”

項康還是有一點猶豫,不曾想周叔也說道:“大王,龍將軍和丁將軍他們說得對,不能再忍了。趙國見我們三川告急,馬上就迫不及待的趁火打劫,說明他們根本就沒有把我們和他們締結的盟約當一回事,我們就算繼續忍氣吞聲,將來只要一有機會,趙國賊軍肯定只會更進一步的得寸進尺!”

周叔的話提醒了項康,稍一盤算後,項康也下定決心,說道:“不錯,是不能再忍了,而且再忍下去,也肯定沒有任何作用!趙國賊軍無恥打劫在先,我們就算忍下了這口氣,趙國賊軍也一定會明白將來只要有了機會,我們肯定會出兵報復,我阿兄那邊只要再扔給他們幾塊骨頭,他們絕對又會墻頭草隨風倒,又倒向西楚賊軍!只有堅決還擊,逼著他們站隊,這樣才不用擔心又被趙國賊軍從背後捅我們一刀!”

言罷,項康先是命令龍且和朱雞石率領三萬五千漢軍北上迎敵,驅逐趁火打劫的趙國軍隊,又再一次命令陳恢為使,出使巨鹿與趙歇、張耳聯絡交涉,並明確告訴陳恢道:“見了趙歇和張耳以後,明白告訴他們,就說如果想要我不再追究朝歌的事,就把濟北郡的歷城給我拿下來,向我表示一下同盟誠意!不然的話,一切後果由他們負責!”

陳恢趕緊唱諾,叔孫先生則悄悄松了一口長氣,慶幸項康總算是沒把這個得罪人的差使交給自己,又趕緊歌頌項康的英明果斷,不向趙國無恥小人低頭,在場大部分的漢軍文武也紛紛附和,全都認為自軍是應該對待趙國強硬一些。惟有張良說道:“漢王,如果你決心對趙國采取強硬態度,那外臣也不反對。但外臣認為,大王你也應該盡快拿定將來的戰略大計了。”

“子房先生所言極是。”陳平附和道:“將來我們和西楚賊軍怎麽打,對待關外諸侯又該是一個什麽樣的態度,這些問題我們都要盡快解決,不能再象以前那樣一味的隨機應變,這樣很有可能會因為局勢的突然變化。導致我們手忙腳亂。”

“老臣贊同。”吳實也趕緊說道:“事實證明,象和趙國一樣締結什麽同盟條約,根本就靠不住,我們的所謂盟友隨時都有可能見風使舵,突然往我們背後插上一刀。與其再這麽虛與委蛇,倒還不如用叔孫先生對待申陽的辦法,讓他稱臣出兵給我們,逼著關外諸侯公開臣服我們,順之者用,逆之者滅,這樣我們才不用擔心所謂的盟友突然倒戈,也可以真真正正的借助關外諸侯的力量幫我們討伐西楚賊軍。”

“猗裏季先生千萬不要謬贊,你再這麽說下去,大王就又要逼著下官出使諸侯了。”

叔孫先生的慌忙阻攔讓漢軍文武一起大笑,項康也笑了一陣,然後才說道:“子房先生說得對,我們是得拿定將來的戰略方針,不能再象以前那樣一味的隨機應變了。各位都暢所欲言吧,對於西楚賊軍,我們應該如何對付?”

“大王,最好的辦法是先守後攻,先把西楚賊軍的主力引誘到鴻溝一線決戰,待到時機完全成熟,然後再發起反擊不遲。再不能象這一次一樣,覺得有機可乘就冒險輕進,重蹈覆轍。”

周叔搶先回答,又說道:“因為我們主動發起進攻,不但距離遙遠,後方容易被敵人偷襲,糧草轉運也十分困難,過於漫長的糧道一旦被敵人切斷,我們的主力就有覆滅的危險。反之則不然,如果引誘西楚賊軍與我們決戰於鴻溝一線,我們可以就地得到敖倉的糧草補給,立於不敗之地,又可以突出奇兵,設法切斷西楚賊軍的糧道,讓西楚賊軍首尾難顧,徹底落入被動。”

項康大點其頭,坦然說道:“不瞞諸位,其實我一開始也就是這麽設想的,只不過態度不夠堅決,臨時決定出兵奔襲彭城,這才給了西楚賊軍偷襲三川的機會,害得我們三川守軍這次打得這麽危險和艱難。”

包括張良和陳平在內,當初極力要求項康乘機奔襲彭城的漢軍文武無一不是面帶愧色,老實向項康垂首請罪,項康則擺手說道:“眾位不必這麽自責,你們也是一片好意,還有就是想急著救回我們的家眷老小,這也是人之常情,怪不得你們。要說責任,這次的責任是我最大,是我也急著想我們的家眷老小,這才弄險輕進,差點釀成了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