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北線戰場(5)(第3/4頁)

章邯的反應很快,董翳的動作也很快,才剛聽到章邯的吼叫,馬上就帶著他的軍隊向北急退,無奈他們的反應和動作再快,也無論如何快不過周叔的事前安排——在此之前,已經有一支漢軍伏兵從晉水源頭的呂梁山下沖出,以最快速度沖向晉陽城下的晉水橋梁!每一名漢軍將士的身上,還全都背著一束柴草!

周叔的布置還不止如此,聽到漢軍大營裏的戰鼓聲,汾水東岸的一些丘陵上,也接連升起了一個個火頭,看到火焰信號,埋伏在北線的千余漢軍騎兵立即呐喊殺出,沖向已經過河的章邯軍輜重隊。結果在關鍵時刻,內史保得出了致命性的錯誤判斷,立即嚴格執行章邯的事前命令,馬上帶著過河軍隊急撤過河,同時點燃浮橋,不給漢軍伏兵乘機攻打自軍營地的機會。

內史保這麽做倒是沒造成多少直接的物資損失,過河的所謂輜重車輛上,裝的實際上大部分都是毫無作用的土石,漢軍就算全部繳獲也撈不到半點油水,但最要命的一點是,章邯軍自己點火燒毀了浮橋,也自行切斷了自軍的迅速過河逃命道路……

再把畫面轉回漢軍大營戰場,沖鋒出營後,依然是毫不例外,漢軍將士照樣是用原始手雷開路,破壞章邯軍的隊形,結果因為章邯軍此前還沒有得到過原始手雷洗禮的緣故,擾亂效果還比漢軍將士意料的還好,遭到原始手雷攻擊的章邯軍隊列幾乎是一炸就亂,士卒驚叫著四散而走,漢軍將士乘機以整攻散,接連沖破章邯軍的好幾道攔截防線,迅速就把章邯軍的主力大隊殺得一片打亂。

再接著,再當漢軍伏兵殺到章邯軍背後時,章邯軍主力就是想連且戰且退都沒有機會了,將領士卒潰散無數,爭先恐後的向北逃命間,還不斷出現自相踐踏的情況,章邯根本約束不住,最後也只能是懊惱大叫著帶著還能控制的軍隊趕緊向北逃命,“到底是那裏出了問題?周叔匹夫究竟是怎麽識破本王的妙計的?”

這個時候,提前布置在晉水源頭的漢軍伏兵,也搶先一步沖到晉陽城下,頂著城上守軍匆忙施放的羽箭,匆匆將草束堆積到橋梁上焚燒,烈火熊熊,迅速將晉水河上的六道橋梁全部點燃,再當董翳帶著軍隊回撤到附近時,情況也已經徹底晚了,六道橋梁都已經被烈火包圍,董翳大聲叫苦,也只能是趕緊派人沖上橋梁盡量滅火,可是烈火又豈能是人力所能阻攔?六道橋梁中的四道迅速坍塌,余下兩道也被大火燒得吱吱作響,隨時可能坍塌。

最後,當章邯帶著敗兵逃到晉水河畔時,不但六道橋梁已經全部被焚毀,還連大部分的董翳軍士卒都被堵在晉水南岸,章邯無奈,只能是瘋狂吼道:“回身死戰,殺退敵軍!奪我生路!”

章邯軍的負隅頑抗只堅持了不到半刻時間就宣告失敗,氣勢如虹的漢軍將士連砍帶劈,一往無前,把章邯軍和董翳軍殺得是心驚膽裂,慘叫不斷,無數士卒為了活命,只能是趕緊跳入晉水泅渡過河,更多的代翟聯軍將士則在漢軍將士的驅逐下跌落河內,晉水河面上密密麻麻,飄蕩的全部都是代翟聯軍士卒的屍體。繼而屍體層層疊疊,鋪滿河中,讓水量頗大的晉水徹底為之不流。

事還沒完,踏著自軍士卒的屍體僥幸逃過晉水後,還沒有等章邯松上一口氣,漢軍追兵又已經尾隨殺來,章邯見情況不妙,只能是采納部下的好心建議,帶著少數軍隊直接逃進晉陽城擺脫追擊。至於董翳董大爺,則更是第一個帶頭逃進晉陽城,就連自己的軍隊都扔下了沒有理會,更別說是章邯的軍隊和司馬欣借給他的軍隊。

即便是這樣,漢軍將士依然還是沒有放棄進攻,除了盡量消滅俘虜晉水南岸和晉陽城外的敵人外,又以騎兵穿插上前攔截,在晉陽北郊再次沖潰章邯軍的敗兵大隊,章邯軍敗兵上天無路,下地無門,投降者不計其數,少許頑固者也盡被斬殺,晉陽外的曠野上橫七豎八,到處都是代晉翟聯軍的士卒屍體,也到處都是跪地投降的聯軍士卒,聯軍敗兵在晉陽城外哭喊震天,漢軍將士則是歡聲陣陣,章邯、董翳和司馬欣在城墻上心如刀絞,個個雙手攥得十指關節發白,可是又無可奈何。

這一戰,漢軍不僅徹底重創了代晉翟聯軍的元氣,也徹底打光了代晉翟聯軍的頑抗勇氣,才剛收到章邯主力大敗消息,留守營地的章邯軍大將內史保馬上就棄營撤退,帶著剩下的軍隊走汾水西岸的小路逃命,然而許多家在關中的章邯軍士卒卻不肯再去過遠離家鄉顛沛流離的生活,乘亂逃出隊伍,主動南下跑來漢軍陣前投降,周叔收到消息立即派遣漢軍騎兵北上追擊,追斬內史保於汾水河畔,余下的章邯軍士卒大部分選擇投降,兵力一度接近六萬的代晉翟聯軍,也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裏,就只剩下了晉陽城裏的一萬多殘兵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