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嶄露頭角(第2/3頁)

一向殺伐果斷的項康破天荒猶豫了,原因倒也不是項康不懂什麽叫千金市骨,而是項康確實是太恨項伯了,同時項康還無比清楚項伯的無恥德行,如果自己真這麽做了,那麽只要機會出現,那麽以項伯的厚臉皮,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投降自己,跑到自己這邊來享受榮華富貴和順帶著惡心自己,所以一想到這點,恨項伯恨得蛋疼的項康就有一種想要斷然拒絕的念頭。

“大王,看來你是真心痛恨你的那位季叔啊。”婁敬輕笑出聲,說道:“不過越是這樣越好,大王如此深恨項老先生,反而還給他封侯賜邑,就越能體現大王你與同族和解的誠意,大王你的同族兄弟和天下人,也越來明白大王你的寬宏大度,不念舊惡。”

項康還是不吭聲,內心矛盾了許久,項康才咬著牙齒說道:“廣武君,替本王擬詔,西楚大師項伯,雖為本王與西楚反目之罪魁禍首,然而他畢竟是本王尊長,對本王有養育之恩,只要他能懸崖勒馬,迷途知返,歸降本王,立即賞封河雍侯,賜食邑……,三千戶!另外,賜劍履上殿,見本王不拜!”

“大王聖明。”李左車趕緊贊道。

“聖明個屁!”項康難得罵了一句臟話,苦笑著說道:“廣武君,你是後來才歸降本王的,不知道本王和我那位季叔是什麽關系,更不知道本王有多不願意給他這樣的封賞!”

“大王,恕臣下直言,臣下明白你的心情。”李左車同樣苦笑,說道:“臣下客居在西楚王軍中的時候,是親眼見過項大師如何對待於你的,所以大王你有多不情願,臣下心裏也十分明白。”

“都是為了我那些好兄弟啊。”項康嘆了口氣,揮了揮手,還是讓李左車當場替自己書寫詔書,一萬個不願意的給項伯項大師許下重賞。

詔書很快擬就,項康親自在詔書上簽名用印後,立即交給了許季安排人手明發天下,再緊接著,已經親眼見識到了婁敬的才幹智謀之後,項康當然立即讓人取來酒肉,賞賜給至今還是俘虜身份的婁敬,又和他攀談起了其他方面的問題,還試探性問起婁敬對自軍下一步的戰略戰術有什麽好的建議。

讓項康不由對婁敬更加賞識,和張良、周叔等文武大才一樣,婁敬竟然也認為項康不應該冒險追擊項羽,以免被西楚軍乘機拖進對漢軍十分不利的平原戰場,也同樣認為應該抓住機會,全力勸降目前保持中立態度的燕王臧荼,項康贊許點頭,又問道:“婁先生,你是齊地盧縣人,熟悉你的家鄉情況,以你之見,本王若是欲取齊地,應當如何行事?”

婁敬的神情明顯有些猶豫,遲疑著沒有回答項康的問題,旁邊的李左車看出他的心思,便微笑說道:“怎麽?婁先生,齊王和濟北王都是你的舊主,不忍心出主意幫我們大王對付他?”

婁敬坦然點頭,項康哈哈大笑,當場下令冊封婁敬為侍郎,讓婁敬在自己的衛隊中任職,還給了婁敬隨時可以向自己進諫獻策的權力,李左車也勸道:“婁先生,自古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田假和田都的確是你的舊主不假,可是他們有眼無珠,竟然讓你這樣的賢才充當小卒,你之前為他們出生入死,沖鋒陷陣,就已經報答了他們對你的恩義了。我們大王對你如此賞識,竟然把你一個降卒直接提拔為秩比四百石的侍郎,你就應該為我們大王出謀劃策,獻計破敵才對。”

婁敬又猶豫了片刻,然後才向項康下拜說道:“大王天恩,罪卒便是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難報答大王恩情之萬一。但罪卒不敢貪圖大王賞賜的官職,前齊國將軍虞領對罪卒有救命之恩,卻至今還在戰俘營中拘押,生死難料,罪卒鬥膽,想以大王賞賜給罪卒的官職換取虞領將軍不死,萬望大王準允。”

項康再次大笑,吩咐道:“來人,去戰俘營把虞將軍請來,讓他和婁侍郎一起用飯,另外,封虞領為校尉,留在我們軍中為將。還有,婁侍郎,你依然還是本王的帳下侍郎!”

婁敬一聽大喜,趕緊向項康連連頓首道謝,項康則揮了揮手,微笑說道:“不必了,那是他應得的,虞將軍慧眼識人,替本王從士卒之中發掘了你,本王理應給他賞賜。起來吧,坐下說話。”

婁敬恭敬謝了,然後才起身回坐說道:“大王,齊濟二軍目前都是已經元氣大傷,絕無可能再與大王的大軍抗衡,大王欲取齊地,只需做到一點,然後便可恩威兼施,或是好言勸降,或是大軍征討,都有把握拿下齊地,攻降田假和田都。”

“本王需要做到那一點?”項康問道。

“調虎離山,將西楚軍主力誘離齊地。”婁敬拱手答道:“現今西楚王親自坐鎮齊地,大王攻取齊地極難,田假與田都也絕無可能接受大王勸降,所以大王要取齊地,惟一的辦法是先把西楚軍誘出齊境,然後才有把握拿下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