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錯誤(第2/4頁)

都知道韓信拿定了主意就是劉老三都改變不了,陸賈和周勃等人也沒敢反對,點頭領命之後,陸賈又向韓信進言道:“大將軍,那是否去文大王,請大王盡快率軍北上返回南陽,預防萬一。”

“當然可以去文,如果你願意的話,現在就可以給大王寫信。”韓信苦笑說道:“不過就現在的情況,讓大王放開已經吃到嘴邊的臨江肥肉,恐怕比我們直接拿下三川郡治洛陽城都難。”

陸賈一想也是,便也沒有浪費這個力氣派人千裏迢迢的去給劉老三送信。而另一邊,當隨同南陽軍作戰的西楚軍大將利幾知道這一情況後,也十分贊同韓信的決定,認為在還沒有弄清楚趙地戰場具體形勢的情況下,的確沒有必要急著放棄北上,應該繼續向漢軍的三川腹地施壓,圍魏救趙替北線的西楚軍分擔壓力。

這個時候,進城勸降的南陽軍使者也回到了韓信等人的面前,報告說漢軍的梁縣縣令鬼迷心竅,被項康洗腦嚴重,竟敢斷然拒絕南陽軍的好意勸降,韓信和利幾聽了冷哼,也馬上就決定以武力攻城,強行拿下孤立無援的梁縣小城。

只有近千縣兵守衛的梁縣小城,當然沒能擋住數量將近五萬的劉項聯軍,在劉項聯軍的強攻面前只堅持了一天時間,城池就宣告陷落,拒絕投降的梁縣縣令自刎向項康盡忠,梁縣守軍也被劉項聯軍全殲,城裏的糧草軍需包括民間糧食都被劉項聯軍搶了一個精光,不幸成為了第一座被南陽軍攻占的漢軍城池。不過忠心的梁縣縣令和梁縣漢軍倒也不是白白犧牲,因為劉項聯軍需要耗費時間準備攻城武器,梁縣守軍也前前後後為主力後方爭取到了五天的應變時間。

在此期間,韓信等人當然都在密切關心著北線戰場的情況變化,但是無法,距離隔得實在太遠了,南陽軍細作的活動範圍又小,僅僅只能是在滎陽和大梁等地收集情報,自然也就無法為韓信等人提供可靠的情報支持,所以韓信等人依然還是只能確定反漢聯軍在巨鹿吃了大敗仗,項羽親自率軍加入了北線戰場,掌握不了更多的準確情報。

相反的,倒是南陽腹地在這個期間送來了喜訊,說是酈商那邊果然沉不住氣,已經在漢中做好了出擊準備,隨時都有可能西出旬關,然後南下武關,同時丹水縣丞也秘密與武關漢軍取得了聯絡,給武關漢軍送去了詐降書信,以接應漢軍奪取丹水為誘餌,引誘漢軍盡快出兵南陽腹地。

確定了這些情況後,為了繼續向漢軍的腹地施壓,也為了引誘酈商出兵,劉項聯軍很快又繼續北上,先是輕松拿下了沿途的陽人和思狐兩座小城,繼而又北上開抵新城城下,對漢軍的交通咽喉河南縣城形成了致命威脅。

大概是被項康的偽善仁德所欺騙吧,漢軍的新城縣令也同樣執迷不悟,斷然拒絕了南陽軍遣使招降,堅持要死守城池向項康盡忠,劉項聯軍無奈,只能是再次停下腳步,一邊準備各種攻城武器,一邊派遣斥候細作四處偵察,打探三川漢軍的動作反應。

韓信麾下的斥候細作還算得力,很快就把北面的敵情變化打聽清楚報告到了韓信的面前,然後也不出韓信收料,在這個期間,留守滎陽的漢軍大將傅寬,果然親自率領著一萬六千軍隊回援到了三川腹地,也果然更加重視對漢軍來說更加重要的洛陽堅城,把主力帶進了洛陽城中駐守,僅僅只是分兵五千補強河南縣城的守軍,還直接駐紮進城,早早就擺出了只守不戰的防禦架勢。

“如果糧食問題可以解決的話,眼下倒真是一個好機會,只要拿下了河南縣城,漢賊那邊就非得從北線分兵回來不可。但是難啊,我們的錢糧基礎太差了,就算順利拿下了河南,也堅持不了多久,注定只會替項羽那個匹夫白白辛苦,得不償失。”

悄悄遺憾無法在三川腹地長期作戰的時候,周昌那邊再一次給韓信送來了急報,也終於向韓信報告了一些分量足夠的重要情報——反漢聯軍在巨鹿戰場上是大敗特敗,殘兵敗將全部漢軍驅逐出了趙國土地,項羽雖然親自率軍加入了北線戰場,卻因為沒有了前軍接應,只能是選擇在平原和漢軍兩大兵團主力遙遙對峙。

這一次就連韓信都忍不住心裏打鼓了,因為和項康猜測的一樣,僅僅只是憑借這些過於籠統的情報,大概分析出漢軍目前的戰略形勢,軍事天才韓信就馬上看出,漢軍目前已經有了一個新的戰略選擇——把兩大主力兵團分開,一支主力負責牽制阻攔項羽,另一支主力則掉頭南下,來找與漢軍不共戴天的南陽軍清算舊帳!

也正因為看到了這點,韓信也終於生出了改變既定戰略計劃的念頭,“要不要見好就收,趕緊退兵南撤?不然的話,漢賊主力大軍如果突然殺來,我們恐怕就是想退兵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