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防守反擊(第2/3頁)

事還沒完,到了第二天的時候,項康又收到了兩道和燕地叛亂有關的奏報,第一道是衡山王吳芮在收到了臧荼的策反書信後,不但馬上把臧荼的使者拿下,還親自押著臧荼的使者趕往關中拜見項康,以此證明他絕對沒有謀反之意。歷史還沒稀爛到極點的項康聽了微笑,不由說道:“難怪是惟一能躲過劉老三屠刀的異姓王,做事確實小心。也罷,劉老三都能容得下他,朕當然也容得下他,就讓他這個衡山王一直當下去吧。”

第二道奏報則是楚相馮仲送來的,在沂蒙山區被困了近一個月後,饑寒交迫的韓信見北上燕地無望,只能是主動南下返回楚地,找自己的老上司馮仲自首,馮仲則念在以往的情分上沒有把韓信立即處死,選擇了向項康上書請示如何發落,還有就是小心翼翼的替韓信求情。除此之外,馮仲還獻上了一本韓信送給他的兵書,也是韓信之前在淮陰閑居時自己編著的兵書。

仔細翻看了韓信的兵書,又再三斟酌了許久,項康還是給了馮仲一個面子,下令將韓信押往關中,交給張良負責的仆射官寺看管,讓韓信以戴罪之身幫著仆射府的博士整理編撰軍事書籍,給韓信一個默默無聞度過今生的機會——當然,韓信如果還想玩什麽花樣,那麽項康就是想要再饒他,也沒有再饒他的道理了。

處理完了這些事務之後,項康又專門抽出時間,領著一些漢廷文武和北上到了上谷郡境內,越過張家口巡閱草原,遊覽草原風光,實地了解草原上的各種情況,研究下一步的對匈奴作戰策略。

這也是項康前生今世第一次來到草原遊覽,浩無邊際的碧綠草原讓項康神清氣爽,也讓項康憂心忡忡,眺望著遠處的地平線,項康還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搞不好終我一生,恐怕也很難看到大漢軍隊橫掃草原,徹底驅逐匈奴的景象了。草原太大了,我們的國力在內戰裏也消耗得太大了,估計最起碼要等我老得走不動路了,甚至等到我兒子那一代,才有可能封狼居胥,踏平姑衍山,把那些匈奴蠻夷從草原上趕走。”

“陛下所言極是。”旁邊的婁敬附和道:“對於匈奴蠻夷,我們只能是做好長期苦戰的準備,絕對不能貪圖一蹴而成,那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項康點頭,心裏只是盤算是否應該把馬鐙和高橋馬鞍這兩種革命性馬具提前發明出來,誰曾想婁敬又說道:“陛下,關於匈奴,臣下一直都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眼下就我們的國力而言,要想兵臨姑衍山直搗單於庭,那是肯定很難做到的事情,匈奴那邊也一樣,要想大規模進兵中原,攻占我們的腹地,他們也沒有這個實力,但是匈奴如果只是想讓騷擾我們的邊境,讓我們的邊疆軍隊疲於奔命,做到這點肯定不難。”

“我們需要時間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如果讓匈奴不斷騷擾我們的邊境,逼著我們長期在北疆屯駐重兵,情況肯定會對我們不利。”婁敬又接著說道:“所以臣下認為,我們最好還是想辦法盡量緩和與匈奴的關系,爭取把匈奴蠻夷給暫時安撫住,盡最大可能減少與匈奴的戰事沖突。如此既可以大量減輕我們的錢糧負擔,又可以讓我們的邊疆將士解甲休息,恢復農耕,以更快的速度恢復國力。”

“我們又不是沒有這麽做過。”項康說道:“上次向匈奴求和通好,事情還是你去辦的,匈奴蠻夷是什麽態度你忘了?”

“陛下,我們不妨再次嘗試?”婁敬獻計道:“臣下建議,我們這一次除了求和通好外,不妨再送一個皇室貴女去嫁給匈奴單於,陛下你雖然沒有姐妹,但是可以從項氏家族中挑選一個年齡相貌合適的女子,認為姐妹,封為公主,然後再把公主送到草原上與匈奴單於結親,訂立姻親聯盟……”

“不必說了!”項康很是難得的打斷臣下獻策,說道:“和親的事,朕絕對不做,太丟臉了。而且這麽做也沒有多少用,匈奴蠻夷殘忍無信,想打我們的時候,也絕對不會在意什麽姻親關系。”

歷史上的和親政策制訂者婁敬不肯死心,又向項康列舉和親的各種好處,項康卻堅決搖頭不肯采納,原因一是項康拉不下這張臉,二是項康歷史再稀爛也知道,自己接手的漢朝不象劉老三開國時一樣,被內戰徹底耗光了國力,無論經濟底子還是軍事底子都比劉老三開國時要好得多,所以項康才堅決不願采取讓後世漢人蒙羞的和親政策。

不過婁敬的勸說也讓項康突然想起了一件大事,讓項康在心裏盤算道:“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劉老三應該是在白登之圍後,發現確實打不過匈奴才被迫和親的,白登之圍那一次,匈奴是出動了傾國之兵包圍劉老三,這也就是說,匈奴也有可能出動全國主力南下來打我,如果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會不會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