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一章 皇帝的決斷(第2/2頁)

左右他也不是不交稅。

再打下去他是能撐下去,咱們可撐不下去,他真斷了漕運,咱們這些人和馬連吃的都沒有。”

塗文輔低聲說道。

尤世威沒有再問,趕緊催促部下傳令撤軍。

天啟的確沒精力鬥下去了。

雖然原本歷史上的大爆炸,這次因為楊信早已經把王恭廠的火藥分散存放,而且實際上兩年兩場大規模決戰性質的大戰,也把王恭廠儲備的火藥幾乎消耗殆盡。光盧象升這一次南下,就幾乎清空了各處火藥庫,這十萬大軍別說打仗了,就是所有火器試射一次,那消耗的火藥恐怕就得以十萬斤計。

熬硝百日,不及將軍一炮。

火器化的火藥消耗,可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最終王恭廠大爆炸沒有發生。

目前京城各庫火藥加起來,都未必有二十萬斤呢!

但王恭廠大爆炸的誘因,也就是京城一帶的地震,這個是肯定還要發生的。

不僅僅是京城,整個順天府乃至北直隸部分地方,都相繼發生規模不等的地震。

同時伴隨在著地震,還有各地頻繁的水災。

尤其是不久前西山洪水直接在京城穿城而過,更是造成了慘重的損失,整個京城幾乎完全泡在洪水中,河北從北到南幾乎全是地震和水災的消息,甚至最遠的大同都發生了地震,可以說整個北方都被各種災難籠罩。

天啟真沒精力和楊信繼續鬥下去了。

九千歲那裏暫時還有些錢,他的確還能維持住,可那些錢是這些年一點點攢下的,一旦楊信停止輸送,用不了一年,就得被戰爭和災難這兩個吞金獸吞沒。

那時候他拿什麽維持?

天啟的頭腦很清醒,容忍楊信割據江浙,他還能繼續撐下去,而且楊信既然答應了交稅,那就不會給他斷糧,但繼續曠日持久的戰爭他就撐不下,至於楊信做大和楊信的野心……

那有什麽辦法?

反正現在戰場上又打不過。

能打過當然什麽都好說,哪怕不說是穩贏,只要有戰勝的希望,那也可以努力一下,可現在這樣子打個屁,光那兩個新軍就花了兩百多萬兩,結果連一槍沒放就崩了。

這樣的軍隊怎麽打?

鐵定了打不贏的仗還打個屁!

隨著盧象升的撤退,南線原本阻擊的羅一貫等部也同樣撤退,他們打的也很艱難,光順義王自己就損失了一千多騎兵,最慘的順昌王手下還剩不足一千五百騎兵了。原本南下時候的一萬五千蒙古各部聯軍,連疫病再加上戰場損失的,最終剩下的已經不足九千,而且這時候盛夏將至,他們中間的疫病問題肯定還會加劇。

他們這時候也開始萎靡不振了。

這樣盧象升這支決戰大軍最終撤回到徐州的,就剩下一個完整的騎兵軍和五個最少也得損失近兩成的騎兵軍。

步兵完全沒了。

兩個軍都在靖難軍的追擊中投降。

他們又不是騎兵可以迅速撤退,雖然他們傷亡加起來其實還不到一千,絕大多數還都是自相踐踏,剩下是因為炮擊造成,雖然很快孫元化帶著三個步兵軍到達徐州,但實際上盧象升已經失去進攻能力……

防守也很難。

畢竟徐州連城都沒有。

楊信的大軍繼續北上,很快到達徐州外圍。

這時候南方的浙江方面軍,也已經包圍了杭州。

官軍,蘇松團練,浙江團練或者說前大同軍,總計還有七萬人在北起常熟南到杭州的防線上,和從南邊北上的五個軍靖難軍,再加上從西向東的同樣五個軍靖難軍,連同海軍陸戰隊在內,總計十萬靖難軍對峙。好在這時候瀛國公又開始他那套農忙不打仗套路,各地先收麥子然後插秧,什麽時候忙完農活再打。

當然,也不需要再打了。

因為就在盧象升兵敗半個月後,九千歲親自帶著聖旨,乘坐楊家的快船到達海州,然後趕到了徐州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