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五章 昏君與奸臣的時代(第2/3頁)

尤其是那句臭名昭著的話,可以說把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是,他絕對比明末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員有能力。

楊信一向對他賞識,雖然比不得孫傳庭,盧象升,但至少認為他是能臣,那麽以後就算鎮南王掌權也不會虧待他。

他也很清楚這一點。

那地又算的了什麽?

要地無非就是為了能夠賺銀子。

可只要他手中還有權力,想弄到銀子還不簡單?

楊嗣昌就這樣,用五十二具摔死的屍體,來作為他給福王的答復,而且緊接著原本在前線警戒楊信部下的禦營各軍撤回,迅速分開進駐湖廣和江西各府州甚至縣。盡管那些士紳把他罵得狗血淋頭,但卻也沒有人敢動,事實上他們也就是心裏不甘而已,真要他們起兵響應弘光,他們也沒那膽子,他們終究不是北方那些士紳。

土地的確重要。

可沒有土地也不是說就過不下去。

尤其是江浙這兩年的繁榮,那些失去土地不得不全力轉向工商業的士紳目前的情況,都足以讓這兩省士紳都保持理智。

再說也打不過啊!

楊嗣昌手段殘忍了些,但他做的真沒錯啊!

他看似向楊信舉手投降,但實際上他是真正保住了兩省士紳啊!

“這才是聰明人!”

鎮南王滿意地合上了楊嗣昌的密奏。

這是通過海路由南京的通訊艦送來的,楊嗣昌動手之後緊接著就把這份密奏送到了南京,而南京的通訊艦用了僅僅三天送到大沽口,實際距離楊嗣昌把那些官員扔下鎖江樓才只過去了四天,估計此刻就連洛陽的弘光都不知道楊嗣昌已經拋棄他的消息。

“去告訴洪承疇,剩下就看他的了!”

楊信把奏折遞給身旁的手下。

這時候該收網了。

之前楊信等的就是楊嗣昌的選擇。

除了他,別人都不值一提。

閩粵完全不用管,他們閑得蛋疼了也不會攙和的。

這兩年閩粵兩省正快快樂樂享受他們的幸福時光,之前對馬尼拉的討伐之後,聯合艦隊緊接著又登陸西貢,在西貢正式建立了殖民地,雖然海上貿易的確都被強行收入了南洋公司,但問題是南洋公司不管陸地上的,沿途各國深入內陸的貿易是隨便玩的。

以前還得考慮安全問題,但馬尼拉之戰後南洋各國全都心驚膽戰,對於這些商人都是全力保護。

畢竟他們出事就意味著大明艦隊打上門。

閩粵兩省不關心別的,只要能讓他們出海做生意就行,不讓他們出海做生意就是仇人,相反保護他們出海做生意就是親人,其他完全不值一提,分地就分地好了,雖然也有些舍不得,但為了這點小事就冒生命危險就不值得了。家裏一萬畝地被分了,大不了去南洋再開十萬畝,一個湄公河三角洲待開墾的耕地就比廣東全省都多。

鎮南王已經說了,那一塊都是大明的,隨便開墾,誰開墾就歸誰。

至於廣西的確不好說怎樣,但他們的實力不值一提,真心攙和無非就是一巴掌拍死而已,雲南巡撫閔洪學也不會攙和,如果沐家敢,他反而會收拾沐家,不過沐家也沒那膽子。

貴州的王三善也是有心無力。

當然,也不敢。

他可是清楚鎮南王戰鬥力的,哪怕他作為一個河南人,真心想為家鄉的士紳們盡一份力量也沒用,更何況他旁邊還有一堆楊家的莊戶,他敢接弘光的聖旨第二天就得在貴陽面對楊家的家丁。這些年楊信從各地招募了大量雇員,帶著土豆和玉米種子,到之前他和王三善商議好的遵義及貴陽周圍,因為他帶走那些降軍而荒廢的土地上種植。

同時向周圍擴散這些新作物的種子。

土豆在江浙的確沒什麽用,但在貴州可是一年兩熟。

剩下還有就是朱燮元了,他倒是一直走在反楊的前列,每一次都會站出仗義執言,但可惜每一次都是幹打雷不下雨,就是嘴上喊的響亮,實際行動為零,一次次放嘴炮顯示他的存在,因為朱燮元家是浙江的,他敢動手朱家就完了,他還不至於那麽傻。

再說他敢動手的話,秦良玉,隴慶祥,白再香這幫女人們,會毫不猶豫地讓他知道婦女能頂半邊天。

之前楊信顧慮的,主要就是楊嗣昌,不是說他擔心楊嗣昌的實力,而是楊嗣昌一旦倒向弘光,他就必須得面對一場席卷兩省的混亂了,一旦混亂起來,他也不敢說能控制。實際上在北方這次就多多少少有些失控,但北方失控危害小,江西湖廣失控危害大,這可是大明目前最主要的兩大產糧區,這兩省的混亂會嚴重影響今年的糧食產量。

現在他就可以放心了。

至於如何收網……

這個不需要鎮南王操心,洪承疇就會解決好的,鎮南王對洪承疇的能力沒什麽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