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以漢為名(第2/3頁)

劉縯並非是有勇無謀的莽夫,他會犯錯,有時候會缺少戰略眼光,但不代表他不會打仗。劉縯也有自己的算計。

敵軍若是連夜趕路奔赴棘陽,等到棘陽時,定然也疲憊不堪,此為己方一優。

敵軍只五千人,卻敢長驅直入,直奔棘陽而來,顯然敵軍已成驕兵,認為對陣己方殘部,可以輕易取勝,己方的主動出擊,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敵軍個措手不及,此為己方的二優。

經今日一戰,現在己方的士氣是低落,傷兵是多,但有一點,將士們的家眷,或多或少都有人慘死在莽軍的手裏,像鄧晨這樣,一心想著手刃仇敵,為家人報仇的將士們不在少數,等上了戰場,見到莽軍,仇人碰面,這些將士的士氣能一下子飛漲起來,此為己方的三優。

這三大優勢,正是劉縯敢於主動出擊的底氣。另外,現在的局勢逼著他也不得不主動出擊。

一旦選擇撤退,將士們的士氣將會越來越低落,接下來,他們也只能是一退再退,最後的結果要麽是內部嘩變,要麽是分崩離析。

正如鄧晨、劉稷所說,他們現在急需一場勝利,重振士氣。

同時也急需一場勝利,來向南陽的百姓表明,柱天都部還活著,還有戰力,以此來贏得百姓們的繼續支持,拉攏更多的人前來投軍。

己方能不能重整旗鼓,東山再起,也就在此一戰了。

出於這些種種的原因,劉縯選擇了他認為最正確的一條路,戰!而且不是守戰,是主動出擊的一戰。

翌日一早,柱天都部的探子像走馬燈似的,不停的進城、出城,將五千先鋒京師軍的動向源源不斷地傳回到棘陽。

這五千京師軍,還真是連夜行軍,趕到的棘陽。小長安聚一戰,在京師軍看來,柱天都部已經徹底被他們擊垮了,逃走的只是小股的殘兵敗將而已,不足為慮,接下來追擊戰,有五千兵馬已經足夠了,而且無論由誰來率領,都是穩操勝券。

這支五千人的先鋒軍,一心只想著趕快抵達棘陽,殺光城內的柱天軍殘部,好立下大功,向朝廷請賞。

所以都不用領兵的將令做動員,兵卒們都是自願的連夜行軍趕路。

在他們看來,似乎己方大軍只要一到棘陽,一走一過之間,便可把城內的反軍全部清剿幹凈。

五千京師軍接近棘陽後,按理說,在離城五裏遠的地方就應該安營紮寨了,但五千京師軍抵達棘陽的五裏後,根本沒有停止進軍的意思,繼續向前進發。

直至距離棘陽都不到三裏了,五千京師軍才總算停止前進,安營紮寨。

不足三裏的安營紮寨,等於是把營寨紮到柱天軍的臉上了。

如此之近的距離,城內的守軍只要攻出城來,眨眼工夫就能抵達營寨。可是看京師軍的架勢,他們根本就不怕你柱天軍出城來攻,反而是怕你不肯出城。

京師軍的態度,無疑是大大激怒了城內的柱天軍。劉縯於兵營內點兵,準備出城一戰。點兵還沒開始,劉秀和劉伯姬相繼來到校軍場。

劉秀換了一身幹凈的衣服,同時也披掛上了盔甲,很顯然,他是準備隨軍一同出戰的。劉縯暗暗皺眉,正要對劉秀說話,劉伯姬提著好大一個包裹,走到點兵台上,將其遞給劉縯。

劉縯一怔,不解地問道:“伯姬,這是什麽?”

“大哥打開看看!”

劉縯疑惑地接過包裹,打開,原來裏面疊放的是四面旗幟。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面旗,展開,定睛一看,旗面上繡著一只紅色的飛鳥圖騰,形似鳳凰,此為朱雀,在朱雀的圖騰旁,還繡著一個鬥大的‘漢’字。

看罷這面大旗,劉縯放到一旁,忙又拿著第二面。第二面旗幟繡的是玄武圖騰,同樣的,在圖騰旁依舊繡著一個鬥大的‘漢’字。

第三面旗繡的是青龍,第四面旗繡的是白虎,無一例外,圖騰為點綴,當中的‘漢’字才是核心。

劉伯姬連夜繡了這四面大旗,也是受了劉秀的啟發。

劉秀說己方之所以會敗得如此之慘,皆因凝聚力不夠。

為何會缺少凝聚力?柱天都部雖然喊著光復漢室的口號,但在隊伍當中,都找不到一面漢旗,如同是掛著羊頭賣狗肉。

基於這一點,劉伯姬特意找來許汐泠以及軍中的女眷,大家在一夜之間,把這四面漢軍大旗繡了出來。

看罷小妹送來的這四面大旗,劉縯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他二話不說,令人準備四支旗杆,把這四面大旗一並掛起來。

隨著四支掛著漢軍大旗的旗杆在點兵台上豎立起來,下面的將士們也終於看清楚是什麽了。

前有朱雀,後有玄武,左有青龍,右有白虎,而且每面大旗上最醒目的都是那鬥大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