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3章 年關(第2/2頁)

如此一來,隋朝的佃戶與莊院戶主的關系就發生了巨大改變,以前佃客的戶籍都附注在莊園主戶籍的下面,官府不再向佃農征派賦稅,另一方面,佃客受莊園主的‘蔭庇’,不得不被迫給莊園主耕田、納租和服務各種勞役,形成了給客制度中的“客皆注家籍”的規定,世世代代無法擺脫低賤身份,許多還淪為了莊園主的奴隸。

而當下隋朝頒布《開皇律》,其中就規定了佃客都屬於隋朝平民,脫離了與莊園主、豪族的依附關系,除非自己主動簽下賣身契約,甘願到貴族府內充當奴婢,否則,不得強求改變農民的身份,此時的佃農與莊園主,成了一種田地租賃關系,自由多了許多。

莊園主為了保證收成,逢年過節會宴請佃戶、長工吃酒,向他們贈些年貨,這漸漸成為隋朝豪紳地主的慣例了。

畢竟佃田種地,東家和莊園主不可能自己親自去監督,這些長工頭兒、佃戶頭兒帶著手下,把一些幹活的民戶管理井然有序,踏實種地,旱澇保收,因此,很受莊園主的青睞,自然有些額外賞賜。

像許多電影裏上演的惡霸地主很少,多是小說藝術加工,因為臭名在外的鄉紳地主,沒過幾年就會衰敗了。

因此許多鄉紳在地方都有些名望,比如出錢修路、修堤壩、蓋城隍廟、山神廟等等,遇到災荒之年,施粥救濟的也不在少數。

除夕這天,莊園內大擺筵席,至少有五六桌,羅昭雲、史大奈、沐荷、內院馮管事、掌管廚房薛管事、新提拔的外院牟管事等聚在一桌,趙燦、梁錚等十衛一桌,請來的佃戶頭兒、長工頭們兩桌,家丁、仆人三桌,算是熱鬧一回。

按當時中原規矩,家奴們不能跟東家同時吃飯的,但一來這裏是邊疆之地,胡漢混雜,中原習俗傳播的少;二來今天是除夕節日,一年只此一天,羅昭雲還是個少年,靈魂又是穿越而來,所以不忍那樣苛待家奴,就算優待家丁們一天,一齊開宴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