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大華時代周刊(第2/2頁)

楊思儉道:“聽說足有萬套,散步於長安城內,今日會有許多翰林學士、王公貴族、太學貢生、三教九流等等,看過這些內容,影響力會大增啊,等於朝廷控制了主流輿論,這個想法太高絕了。”

“如果這也是陛下的手筆,這麽此人文物之才,治國理念,都是古來少有!”裴寂充滿感慨,以前總覺得幽州羅成,單槍匹馬從軍,是個武夫,後來文采傳開,但不少人還是覺得,他不一定懂治國。

但這一年來,長安城趨於穩定,朝廷也迅速安穩,當今陛下知人善用,提拔不少優秀的年輕人,加入了政事堂,參議政事,許多老一輩的官員,在幾朝為官,原本以為會繼續受到追捧重用,誰想到,朝廷並沒有邀請他們回到中樞任職,只是賜了一些爵位和散秩,有一些俸祿而已,養老沒問題了,但是想要表達政事理念,幹涉朝廷政務,就顯得困難。

封德彝捋著胡須,帶著一些感嘆:“這個陛下不簡單了,想法層出不窮,又是要跟番邦貿易,懂得財政,還提出黑豬飼養技術,改善民生。這裏面還有格物,看得出,陛下對格物也有興趣,據說造工局在研制許多新東西,每一樣都會對百姓生活帶來或大或小的影響。”

裴宣機跟著說道:“我也聽說了,造工局還推出了指南針,據說以後走入森林,不怕迷路,到了海上,也能找到方向。”

柳懷恩道:“陛下還派人組建船舶局,看樣子要開啟海禁,只怕也會有大動作。”

竇軌有些不服氣道:“照這麽下去,朝廷越來越強大,當今聖上的影響力也會空前高漲,日後要對付咱們門閥勢力,恐怕更容易了。”

裴寂搖頭道:“唉,目前關隴集團,經過隋末大亂,李唐覆滅,門閥勢力大多衰敗,不復當年之勢了,用不著聖上對付,科舉推廣之後,登科上榜的寒門讀書人越來越多,步入中樞,大門閥的子弟在朝廷擔任要職的,越來越少,此消彼長,目前形勢已經不容樂觀了。”

楊思儉有些焦急道:“那也不能眼睜睜看著門閥失勢,從此一蹶不振,二三十年後,恐怕都要衰敗下去了。”

封德彝忽然微微一笑,獻策道:“其實,我們關隴大族,也從寒門科舉士子的身上入手,那些狀元、榜眼、探花,如果能拉攏過來,進行聯姻,你說他算寒門,還是門閥?把水攪渾,關系網鋪開,要真正縷清,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