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來自江淮的戰報(第2/2頁)

雖然在古代,有言稱“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民”按我們後世理解,會當成老百姓、普通民眾,但其實在古代,這個民往往代表得是門閥、地主、豪強與讀書人。

因為地主豪強門閥代表了各地的實力派,而讀書人則是宣傳渠道,誰是正統誰是叛逆,誰是好人誰是壞蛋都是由他們一言而決,而在古代能夠讀書的絕大部分都是地主階級,所以讀書人的身份與地主豪強門閥又有一定的統一性。因此在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如果最後不依托讀書人和地主豪強轉換性質成為他們的一分子,而是堅持革命到底的話,最後的下場一定是失敗。

羅昭雲讀過歷史書,對這些觀點默然於心,隋煬帝就是前車之鑒,既得罪了百姓,又得罪了門閥貴族,被兩個階層都拋棄了,下場注定會很慘。

目前在朝中,前朝的八大門閥都已經弱化,中樞政要人員,都是他提拔起來的新秀,從沒落的小貴族中選出,抗衡了門閥的勢力,但是,還有幾個不安因素,尤其是李閥,李淵還健在,李閥盤根錯雜,還有一些降臣在,倘若自己遠離京城一年之久,容易出現亂子。

不過,眼下還不能采取過激的手段,不能大肆誅殺這些門閥貴族,否則引起大的反擊,魚死網破,也是不利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