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2/2頁)

韓道勛置辦下秋湖山別院後,嚴禁佃農進山伐柴狩獵,絕不是不憐憫佃農,而是實在不忍難得幾處樹木蔥郁的山頭,再被伐得光禿禿的。

當然了,別院山莊後山的三四千畝林木,這半年也差不多伐光了,韓謙要不再組織人手開采石炭,燒磚、燒石灰的成本也將越來越高。

而開采石炭,主要也是最初投入的成本太高。

土質松軟、地下水層又淺,夏秋不時有暴雨沖刷大地,挖近二十米的豎井,都得用堅木將井壁架實了,而且進入煤層開挖,挖到哪裏都要用木架子撐到哪裏。

然而松榆槐柏等木料,緊貼著濕軟的泥壁,又極容易腐爛。

炭化處理,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腐,但炭化後的木料支撐力又會被嚴重削弱;用熟桐油浸木的成本又高。

總之,將這一堆問題處理好,代價絕對不菲,但韓謙相信,只要形成規模,石炭要比木炭廉價得多。

事實上,歷史軌跡不發生改變,在往後一兩百年間石炭替代木炭也是大勢所趨,甚至在當世,地表煤層資源較多的徐、楚等地,都大規模用石炭煉鐵了。

只是這些地方所出的鐵料酥脆,難造良器,世人還不知道什麽緣故。

談過事情後,李知誥要與周元住到下面的軍府公所宿夜。

姚惜水要避人耳目,還不能直接到軍府公所宿夜,只是女扮男裝,與韓謙一起送李知誥、周元出山莊。

夜裏月朗星稀,遠近山巒頗為清析的疊層於眼前。

當然了,晴夜星月再明亮,能見度也是有限,用單筒鏡也只能看到三四百丈外的隱約人影;更外圍的情況,還得通過其他手段傳訊,才能知道。

李知誥長於軍伍,勤於讀書,這些年隨父輩南征北戰,是李遇一系的核心將軍之一,見識也是極為廣博,韓謙與他天南海北的議論風情人物,頗為相得。

將李知誥、周元送到軍府公所宅前,韓謙待要與姚惜水返回山莊,兩匹快馬馳來,卻是柴建從龍華埠派回來的探子,跪地稟告:

“郭榮深夜出城,與趙明廷正往桃塢集趕來。”

“他們的動作好快!”韓謙還以為郭榮今明兩天都要陪三皇子攜新婦入宮,最快也要等到後天上午才會與趙明廷趕到桃塢集來,沒想到等宮裏事情一了,趙明廷不顧天黑,就直接拉郭榮出城往桃塢集趕來。

趙明廷的速度,還真是夠快,應該是已經注意到他父親出仕敘州之事極為關鍵,迫切想探明這邊的虛實。

“走,我們一起去迎他們!”李知誥臉色沉毅地說道。

郭榮雖然是安寧宮的人,同時卻也是天佑帝指定的監軍使,在龍雀軍地位僅次於三皇子楊元溥,比長史沈漾還要略高一些。

而此時即便是三皇子楊元溥在場,也沒有道理阻攔監軍使進入屯營。

姚惜水與趙庭兒先回山莊,韓謙剛要與李知誥、周元趕往西轅門,去截郭榮、趙明廷,就見郭亮、張潛二人醉意微醺的走過來。

“李虞候、周參軍,你們這是要去哪裏?”

郭亮都不知道李知誥今天到屯營軍府來,看到他跟韓謙、周元在一起,還頗為驚詫。

“說是監軍使郭榮陪同樞密院職方司的知事趙明廷,正往這邊趕過來,我與周元、韓謙過去相迎,”李知誥聲音沉郁地說道,“郭虞候、張大人,要是沒有什麽事情,可以早些回宅子歇息。”

“啊……”乍聽郭榮與職方司的趙明廷連夜趕往屯營軍府而來,郭亮便先是一驚,心想郭榮身為監軍使,除了最初收編染饑民時遠遠看過一眼外,似乎還沒有在屯營軍府露過臉吧,今天怎麽連夜往這邊趕來?

他轉念又想,郭榮身為監軍使赴屯營,或許可以說張潛職低位卑,不需要參與迎接,但他作為龍雀軍五大都虞候、五大屯營校尉之一,不正應該與李知誥一同去迎接,李知誥怎麽就毫無顧忌,要他回避?

張潛扯了扯郭亮的衣袖。

郭亮也是聰明之人,經張潛提醒,轉念想明白應該是三皇子那邊跟安寧宮有什麽齷蹉事,李知誥怕他與張潛露出什麽馬腳,又或者郭榮與趙明廷因什麽事趕來興師問罪,李知誥這才幹脆要他們回避。

當然,郭亮身為都虞候,被李知誥說一聲就要回避,臉面也有些掛不住,臉色陰晴了片晌,才與張潛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