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醫護營(第2/3頁)

“你之前說天佑帝招撫番營,並不能掌控這邊的形勢發展,便是指這事?”奚荏問道。

韓謙聳聳肩,沒有問答奚荏的這個問題,而是拉著她去醫護營視察。

醫護營還設於鐵巖坡西面的一座山坳裏,沒有遷入城中。

由於此仗受傷將卒極多,醫護營此時的規模看上去極大,山坳裏,近兩百余頂帳篷井然有序的分布著。

這時候城內受傷的平民,也陸續擡進來接受救治。

因為番營承受極大的攻城重任,目前營地裏救治的受傷番兵數量甚至都要超過一半。

這些受傷的番兵,主要出身辰州,也就是他們大多數人有兄弟或族人被武陵軍殲於老鴉坳伏擊戰,但此時看到韓謙走進營地,即便再冷漠,眼裏也藏有一絲感激。

這些番兵絕大多數都是老卒,心裏很清楚以往普通兵卒受傷後,能得到怎樣的救治。

當世是有極精良的金創藥能抑制傷口感染,也有不錯的止血作用,但這類金創藥所用藥物都很稀少,所出極少,僅能供給中高級武官。

普通將卒受傷,最多只能用草木灰止血,更有甚者用泥巴糊一糊傷口,傷口能不能愈合結疤,真的只能說是聽天由命,而大多數傷卒都可能逃不過失血過多或膿瘡迸裂致死。

冷兵器作戰,特別作為獲勝的一方,真正直接戰死於沙場上的將卒占比並不是特別的高,更多的人還是死於失血過多以及傷口感染。

傳統的軍隊醫營,因為受傷將卒的傷口感染化膿極為普遍,即便再收拾幹凈,營地裏也是一片狼籍,繼而嚴重影響到傷兵的情緒。

慣常的傷營,通常僅有一名醫官,帶著十數醫師或學徒,壓根照顧不了成百上千的傷卒。

而為了避免影響到其他將卒,傷營都是會跟主營地隔絕開來,這更進一步加強傷卒被拋棄的低落士氣。

而這些現象,在韓謙所管治下的醫護營並不存在。

韓謙早前就在左司內部推廣用酒精、鹽水清創,也嘗試創口的縫合止血,但在荊襄戰事期間,很多事情他都還在摸索中,又受很多條件的限制,當時龍雀軍傷卒的救治還沒有突顯出來。

真正高純酒精的制備,還是等韓謙到雁蕩磯莊院才鉆研透,加上在荊州戰事期間所能獲得的海鹽雜質極多,之前所推行的消毒清創之法,並沒能很好的抑制傷口感染。

當然,只是沒有達到韓謙所期待的水準而已。

當世也有治骨傷已經有接骨術,石膏甚至作為清熱去火及止血的藥物,也早就為醫師所用,只是還沒有人意識到石膏在接骨上的真正作用,不過這些事也是等荊襄戰事過後,韓謙才有時間去琢磨。

酒精及多次蒸濾去雜後的鹽水清創,對創口進行縫合止血,以及清潔紗布的使用,石膏用於接骨,韓謙也是近期才初步形成一整套的戰場搶治辦法。

雖然世人對微生物、寄生蟲、細菌、病毒等都沒有具體的概念,但韓謙延用“水蠱疫”概念,利用上千年來蠱毒在人們心目裏的神秘印象,將微生物、寄生蟲、細菌、病毒等概念都灌注到“蠱毒”之中,為清創等辦法提供理論支持,教授給杜家兄妹,並鼓勵他們去摸索人體內部的結構,以便繼續完善外傷治療。

韓謙將指揮權交給鄭暉,他專心負責後勤輜重之事,也第一時間成立專門的醫護營。

除了像杜七娘、杜九娘、杜益銘姐弟以及敘州醫館所屬的十數醫師、學徒都是掌握一定的醫術,韓謙將他們召集起來外,又將百余手腳勤快、心思細膩的健婦編入醫療營,新的外傷治療辦法,才算是有大規模推廣的成熟基礎。

趙庭兒專門叫韓謙差遣到醫護營盯著。

姚惜水、春十三娘也主動跑到醫護營來幫忙,她們更多是懷著別的心思,但韓謙也沒有將她們拒之門外。

雖然草創的醫護營,很多事情都在摸索中,但在之前的戰場救治中,也發揮出極大的作用。

老鴉坳一戰,武陵軍傷亡愈千人,但除了三百多甲卒戰死沙場、百余致殘者,最終有近六百將卒重新回歸營伍。

攻沅陵一戰,傷亡更是超過兩千,戰死沙場者都不到五百人,更多的人還是負輕重不等的傷勢被擡下戰場,暫時失去戰鬥力。

倘若照傳統救治普通將卒的手段,這些傷兵最終能有兩三百人靠自身的免疫力重新活蹦亂跳就頂天了,但照初步的救治情況,韓謙預計少說能有千人能夠徹底治愈。

另外,湘黔戰場上令人談虎色變的瘴疫瘟病,在武陵軍裏,即便有將卒傳染,也能及時得到有效冶療。

大多數傷卒都得到有效而充分的治療,醫護營的狀況,要比傳統的傷營改觀太多,傷卒的情緒、士氣也都很穩定。

傷口有沒有好轉,救治有沒有效果,傷兵他們自己是感受最深、最直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