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2/3頁)

一行人趕回到虎澗關,將到午時。

富耿文、韓成蒙不曉得去了哪裏,譚育良、趙直賢二人剛辦好兵甲等軍需物資交接的事情,正準備要出關城去,看到韓謙他們回虎澗關,在大街上遇到有些猶豫,不知道是不是該避嫌錯開。

“譚都將、趙大人……”韓謙卻是渾不在意的招呼道。

譚育良、趙直賢這才省得,他們此時也是大楚的將吏,即便私下與韓謙見面,那也是人情交往,何須避諱什麽?

譚育良、趙直賢沒有騎馬,待他們走過來,韓謙也是翻身下馬,牽著馬一邊說話,一邊往衙署走去;侍衛分散開來,將無關人等阻擋在外。

“大人再造之恩,育良沒齒難忘,從此往後,譚家唯憑大人差遣,有違此誓,天誅地滅。”難得有單獨相見的機會,譚育良也是不失時機先表忠心再說。

韓謙微微一笑,說道:“這個暫且再說;你們現在要拿下婺川河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譚育良微微一怔:“蜀軍進占婺川河谷,不是大人所謀?”

“哦,馮繚還沒有來得及跟你解說詳細啊,”韓謙便耐著性子,跟譚育良、趙直賢解釋裏面的曲折,說道,“蜀國此時乃是清江侯、長鄉侯爭嫡,雖說背後是敘州做了一些推波助瀾的工作,但最終還是清江侯一系的大臣推動出軍。而具體負責率部進占婺川河谷的黃彥章,也是清江侯當年坐鎮川南時一手提拔起來的都將。所以不管怎麽說,想要拿回婺川河谷,還是要天平都將卒血戰而取,但也唯有如此,才能證明敘州是清白的……”

“……”譚育良深吸一口氣,他還誤以為拿下婺川河谷將是輕而易舉之事,沒想到還有一場苦戰在等著他們。

當然,形勢能極其巧妙的推進到這一步,譚育良也沒有辦法有什麽怨言,也深感敘州用謀真是妙至巔峰,換在以前,他萬難想到整件事會以這樣的姿態收場。

又或者說,唯有血戰拿下婺川河谷,才會真正的體現出他及譚家子弟的價值來吧?

想到這裏,譚育良定睛說道:“育良對蜀軍研究甚少,怕難照料周全,還請大人示下。”

“如今你率部乃是為大楚征伐,我與敘州眾人作為大楚臣民,當然不會再袖手旁觀,”韓謙說道,“我會調一批督教武官給你,協助你訓練天平都將卒;此外,還會以最快的速度,以工代賑,組織天平都將卒有勞動能力的家小,先修造草荊嶺南坡、盤龍嶺北麓通往婺川的驛道,再沿著驛道修築一些小規模的鄉寨,分批把將卒家小安置下去,使你們在婺川河谷作戰無後顧之憂。而你之前跟馮繚所提及的軍需物資,我都會在敘州步營的標準基礎上,作進一步加強,撥付給你,而後方將卒及家小的傷患救治,你也不用操心……”

說到這裏,韓謙轉回頭問身後的馮翊:

“你要不要留在虎澗關,配合譚爺行事?”

高紹、馮繚要協助他處理全州的軍政事務,等到這邊諸事走上正軌,還是要隨他回辰中去,但虎澗關這邊還是要留有一人統籌主持諸多事務,韓謙想留馮翊在這裏。

馮翊聽了卻直搖頭,說道:“這苦差事你還是安排別人,有多大頭、戴多大的帽子,我能幫你跑跑腿就足夠了。”

留下來不是僅守住虎澗關無失就可以了。

要協助譚育良率領天平都,對進占婺川河谷的蜀軍作戰;要協助富耿文、趙直賢安置那麽多的起義軍將卒家小;要在盤龍嶺北麓開辟連接婺川河谷的驛道;還要負責盯住思州楊氏的動向,要以更溫和、更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思州保持滲透。

同時虎澗關左右還有十數裏方圓的山嶽溪谷要開發,還要從敘州遷徙一部分民眾過來,徹底將虎澗關左右的土地消化掉……

馮翊想想這些事就頭大,以他憊懶的性子,哪裏肯承接過去?

他此時負責禮曹及驛傳等事,閑暇時還能填詞寫文,還能拉韓謙、郭榮他們喝幾口小酒,真要留在虎澗關獨擋一面,他感覺身子骨都要被韓謙壓榨成骨渣子。

見馮翊這麽好的歷練機會都推辭不幹,譚育良苦澀一笑。

在一旁的馮繚也拿馮翊沒轍,跟韓謙建議說道:“倘能由洗尋樵鎮守虎澗關,除了配合譚都將外,或許還能暗中聯系思州那些不再甘於雌伏楊氏之下的大姓勢力?”

洗尋樵曾任臨江縣令,此時任司戶參軍,但他一直都接觸民政事務,一直以都沒有機會節制兵權,更沒有機會主持一地事務。

虎澗關雖然僅僅是辰中縣下轄的一座鄉巡檢司,但實際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韓謙推動土客合籍,任人時也盡可能做到唯賢,做到平衡。

洗尋樵、馮宣、馮璋、高寶等人算是新興土籍勢力的代表,但真正說到獨擋一面,也就馮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