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4/5頁)

對襄北軍來說,攻下期思城,前鋒兵馬越過淮河,進入蔡州南部地區,就與桐柏山另一側、南陽(鄧州)北部的方城守軍,打通聯系。

這也意味著李知誥隨時可以集中精銳兵力,逐一攻陷蔡州諸縣,然後再往北、往東擴張兵鋒。

然而到元月三日,率部進入期思城休整的李知誥以及計劃近日動身返回金陵的李長風,卻突然接到信報說新編右神武軍在滄浪城下滯留超過三天,無意動身繼續沿丹江而上開赴荊子口。

滄浪城乃均州舊治所在,前朝中期便毀於戰火。

還是在荊襄戰事期間,韓謙調集資源在丹江與漢水交會的東北角,重新修建了滄浪城,並在荊襄戰事前期阻止梁軍全面控制丹水沿岸,發展至關重要的作用。

也由於梁軍未能及時控制丹水沿岸,才有後來的淅川城守衛戰。

雖然滄浪城位於漢丹之交,但最初重建時城池規模窄小,又由於淅川城更能兼顧到荊子口及武關兩處的防線,重新設置均州之時,便將州治設在淅川。

不管之前的鄭暉,還是之後的柴建,都將牙帳設於能兼顧兩線防守的淅川,滄浪城在過去七八年間的發展一直都較為緩慢,目前才加修了一道夯土城墻,將早前幾座小堡圈圍起來,城池規模擴大到六百步見方。

由於均州新置後人口依舊處於一個極低的水平,再加上南岸的駐軍城壘發展更久,使得滄浪城即便占據水陸便利,但就目前來說,還是鄧均之間一座極不怎麽起眼的小城。

溫博率領新編右神武軍突然停在滄浪城下不走了,在如此敏感時刻,怎麽都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小事!

除了傳令柴建,即刻率一部兵馬往滄浪城逼近外,李長風不敢耽擱片晌,便怒氣沖沖的帶著姚惜水、徐靖以及還沒有踏上歸途的崇文殿內常侍陳如意,當夜乘馬渡過谷水河、潢河,趕到潢川城,緊急求見留在潢川計劃親自指揮西翼棠邑軍進攻霍邱的韓謙。

“黔陽侯,你到底意欲何為,暗藏何等險惡居心?”

新編右神武軍一萬兩千精銳,突然停在滄浪城下,這事如何叫人不惶急?李長風、姚惜水、徐靖、陳如意趕來途中,也商議好由徐靖來唱紅臉,見到韓謙的面,他也是毫不客氣的咄咄逼人問道。

“右神武軍是襄北精銳的監視下西進,滄浪城也是襄北都防禦使府派兵馬守禦的城池,現在的情況是溫博突然率兵攻打滄浪城了,還是怎麽著,我皆一無所知。徐大人這時候咄咄逼人質問本侯緣由,本侯還要問一問徐大人,是不是你們反復無無常,惹惱了溫博,刺激了右神武軍的將卒,而令整件事再起波瀾?”韓謙坐在大廳中央長案之後,冷著臉盯著徐靖質問道。

“溫氏族人皆在你等控制之下,侯爺當真以為輕飄飄一句話,就真能置身事外,說跟這事絕不幹系?”姚惜水按捺的厲聲問道。

“我不跟你一般見識,”韓謙輕蔑的瞥了姚惜水一眼,朝李長風問道,“目前到底是怎麽一個狀況,溫博可是突然率部攻下滄浪城了,還是怎麽說?”

姚惜水氣得要吐血,但論及身份,這時候卻是僅有李長風能與韓謙相提並論,即便是陳如意身為延佑帝的特使,韓謙都不帶正眼瞧一下,她們又能奈何得了他?

“溫博暫時還沒有妄動進攻滄浪城的跡象,但其前後兩部,卻封堵住從陸路進出滄浪的通道,實不知他意欲何為。”李長風沉著臉說道。

“不要說溫博還沒有攻下滄浪城,就算是攻下滄浪城,以滄浪城之中的存糧,大概也僅夠其一萬兩千余精銳兵馬十數日之用,我不覺得溫博會有什麽異念,是不是當中有什麽誤會?”韓謙蹙著眉頭問道,“又或者說朝廷調用左武驤軍進攻武關,重新啟用滄浪城作為糧儲基地,存有大量的糧秣?我並沒有聽說這事啊!”

“這個倒沒有,進入武關的糧草,還是從襄城直接起運經丹水到荊子口交卸,當中並無在滄浪城中轉。”李長風說道。

他們接到信報時,也是又驚又疑,最大的疑點就是滄浪並無大量的儲糧,城裏也僅有五六百戶民戶——溫博真要與韓謙有什麽不利襄北軍的密謀,也應該在周密安排下對襄城或淅川兩個重鎮發動突襲才是,而不是無緣無故的停在滄浪城下。

新編右神武軍暫時停在滄浪城下還沒有直接攻城的跡象,而即便是奪下滄浪城,也會很快被從兩側夾逼過來、兵力及戰鬥力更具優勢的襄北軍精銳圍死,十數日便會糧盡。

當然,溫博是可以宰殺軍馬充當軍糧,但此時已經元月,再有一個多月,天氣就會回暖,宰殺下來的軍馬不易儲存。

到時候即便有五六千匹軍馬——不可能每天都能有高達十一二萬斤的馬料供應,如此巨量的軍馬必須第一時間都宰殺掉——也頂天叫溫博所部在占據滄浪城後多支撐兩三個月,但兩三個月後,必然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