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伐蜀之議

喧囂的人群已經走得差不多了,當劉毅和諸葛亮在此回到廳堂之中的時候,只有將軍府的仆役、婢女在收拾那些殘羹剩飯,見到兩人過來,紛紛行禮。

劉備並沒有留在這裏等他們,諸葛亮帶著劉毅徑直穿堂而過,來到後堂時,龐統、關羽、馬良、陳到、糜竺、簡雍、孫乾已經在後堂之中各自落座,這些人,算是劉備如今的核心骨幹,劉毅能夠進來,顯然也是被劉備倚為心腹。

見禮過後,劉毅對著諸葛亮示意了一下,諸葛亮點點頭,看向眾人道:“自赤壁之戰後,我軍占得荊州五郡之地已有年余,賴伯淵之助,這一年來,荊州境內農桑畜牧大興,錢糧廣盛,到如今,我軍已練有精兵七萬之眾,此番召集諸位前來,卻是與諸位商議我軍下一步該如何行事。”

從這些事情上來說,劉毅對劉備的幫助不可謂不大,南郡拿下,雖然江東多有不忿,至今還在為這件事情扯皮,但按照當初的約定,這荊襄之地,兩家誰打下就是誰的,劉備如今還將江夏割讓出去,在道義上,是站得住腳的。

而漁鄉興盛帶來的財富暫且不說,帶動荊州各處豪族爭相效仿,還有曲轅犁、新式播種機的推廣,這一年來,荊州在經濟上的發展讓劉備的底氣充實了不少,天工坊那邊就算沒有劉毅雇傭的人手,鍛造出來的兵器也比一般兵器要強出不少,最重要的是效率快,省錢。

畢竟按照劉毅那種雇傭的方法,給一些精銳鍛造兵器還行,擴張到全軍的話就有些不值當了。

如今的劉備,可說是兵精糧足,雖然沒打算立刻出兵,但此時無論劉備還是這些麾下文武都覺得可以開始為下一步計劃做準備了。

籌措糧草,囤積兵馬,然後就是進軍西川了。

這個核心會議劉毅沒怎麽發言,畢竟諸葛亮和龐統這兩個高智商人才在這裏,專業也對口,根本用不到他發言,劉備倒是期待劉毅能夠有所表現,對此,劉毅也只能表示呵呵了。

他的水平,也就能欺負欺負韓玄這類的,真的大事上的決策,如果不知道歷史的話,他也就能說說三分天下,具體如何實施,劉毅可想不出來。

如今劉備兵精糧足,按照諸葛亮等人的分析,若只是攻打西川的話,是夠了,但卻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就是用什麽名義來打?雖然說只是個幌子,但沒有這個幌子,道義上站不住腳跟,不但給了其他諸侯攻訐的借口,而且蜀中百姓也不會接受,師出有名這是困擾劉備的大問題。

另外一個,就是時機了,曹操如今忙於內部問題,而且還有關中馬超、韓遂這些刺頭沒有處理,暫時可以放下不管,但江東的態度卻不能不重視。

畢竟在不久前,孫權曾想要借道攻打西川,卻被劉備義正言辭的回絕了,如今天下姓劉的諸侯就剩下這兩支了,而且人家劉璋也沒招惹你,你憑什麽打,當時劉備更是直接帶著關羽攔在長江兩岸,堵著孫權的水路,孫權無奈,只能放棄了借道攻打的打算,再加上後來周瑜也掛了,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好嗎,你不讓我打,現在卻翻過來自己跑去打同宗,真的出兵以後,孫權會怎麽想?

攻打益州的借口好找,但孫權的態度卻不得不考慮,這也是劉備如今最頭疼的問題。

“據我所知,這蜀中內部有兩大派系。”龐統跪坐在諸葛亮對面,眯縫著眼睛笑道:“蜀中本土勢力為一派,但自當年劉焉入益州以後,數次鎮壓,後來天下大亂,大量關中、荊州百姓入川,有了東州士之說法,劉焉為壓制那蜀中士族,大量啟用東州士,再往後,劉焉過世,劉璋繼位之後,雙方明爭暗鬥並未因此而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相。”

劉璋本身,顯然並沒有平衡這兩大派系之爭的能力,龐統的意思,自然是拉攏一方,讓其為內應,想辦法接應劉備的兵馬入川。

諸葛亮的意思,也差不多,需要等待一個時機,如今最好依舊是秣兵厲馬,積攢底蘊,他們現在就算兵精糧足,也經不起折騰,蜀中必須一戰而下,無論曹操還是孫權,都不可能給他們第二次機會。

所以,這個出兵時機一定要慎重,而且荊州也必須留下一員大將鎮守,以防曹操或是孫權趁虛而入。

“伯淵有何看法?”見兩大軍師都已經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劉備不由將目光看向劉毅。

這關我什麽事兒?劉毅有些懵逼得看著劉備。

“我與孔明想法大致相同,西川要取,但荊州不容有失,相比於曹操,我更擔心的是江東,如今三家之勢,我軍最弱,如今尚算是江東附庸,若主公奪取西川,便是兼牧二州,強弱之勢立變,孫權未必便甘心,雖說要連孫抗曹,然對江東亦不可不防!”劉毅對著劉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