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虛實

“興元元年六月,吳主孫權稱帝,號黃龍,十七日,東吳水軍將領丁奉率領水師出現在夏口,稱欲剿水賊,被文聘將軍阻攔後,悍然發起進攻,有吳將朱然率軍自瀘江攻入江夏,吳將徐盛自潘陽領兵攻入桂陽境內,為黃忠將軍阻擋……”長安,朝堂之上,黃皓誦讀著荊州傳來的快報,這已經是上個月的事情了,幾遍荊州那邊及時傳訊,依舊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方才傳來。

皇位之上,劉禪靜靜地聽著,見黃皓頓住,蹙眉道:“為何頓住?念!”

“喏!”小黃門黃皓連忙答應一聲,繼續道:“有荊州數族密謀發動動亂,卻被荊州刺史崔州平及時發現並剿滅,但饒是如此,江陵水寨被焚,損毀十艘戰船,兩艘樓船以及走舸近百。”

“東吳!”劉禪苦笑著看向殿下百官道:“諸公以為如何?”

黃權出列,朗聲道:“陛下,我朝一直以來,便致力於孫劉聯盟,建安二十五年,孫權趁先帝領兵平定蜀中之時,便曾意圖偷襲,未果之後,先帝不計前嫌與之重修舊好,那孫權欲稱帝,我朝也並未阻攔,然此番不顧道義,悍然來攻,臣以為,當興兵討伐!”

“不錯!”吳懿站出來,躬身道:“陛下初掌社稷,東吳便舉兵來犯,全然不顧盟友道義,當伐!”

朝中文武百官也是義憤填膺,畢竟一直以來,東吳都算是大漢的屬國,這些年雙方開通貿易,甚至以兵器交易,令東吳能在面對曹魏時有還手余力,如今大漢日漸強盛,眼看著只要繼續合作下去,掃平天下,中興漢室絕非夢想,這個時候東吳的背盟就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和不理解。

這是典型的見不得朋友好嗎。

劉禪目光看向諸葛亮:“丞相意下如何?”

“陛下!”諸葛亮沉吟道:“孫權背盟,自然當伐,但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防備曹魏!大將軍屯於夷陵的水師,可暫緩南下。”

“哦?”劉禪疑惑道:“徐晃雖屯兵滎陽,但數次進攻皆被大兄擋在虎牢關,不得寸進,有何威脅?”

河洛一帶防禦可稱滴水不漏,當初劉毅設計防禦體系的時候,將魏軍可能進攻的點都做了部署,甚至連蒲坂津這邊,也做了防備。

“東吳這些年雖有壯大,然其地終究有限,不似我朝這般可迅速強盛起來,孫權亦知這一點,若無曹魏出兵,斷不敢招惹我朝!”諸葛亮看了看群臣道:“當年我朝內部不穩,初得蜀地,東吳尚且無力奪取荊襄,如今我朝雄踞關中,貫通南北,諸公可曾想過,若曹魏只是滎陽之兵來攻,東吳安敢放肆?”

此前諸葛亮和龐統等人都有過猜測此番曹魏恐怕是有大動作,想要奪回關中之地,但並未得到證實,但此番交州、東吳先後動手,雖然交州已退,但已足以證實當初眾人的猜測,徐晃的兵馬,恐怕只是一支虛兵,真正的主力,隨時可能出現。

“但為何不動兩位叔父?”劉禪疑惑的看著諸葛亮問道。

“陛下!”諸葛亮微笑道:“江夏有兩萬水軍駐守,江陵亦有水軍一萬,雖損毀了些許船只,然我軍荊州主力猶在,更何況荊南亦有三萬駐軍,我軍占據地利,又有陳到、黃忠、文聘等良將守備,東吳或許能囂張一時,但卻難撼動荊州危機,所以,兩位將軍不必動。”

“再者!”諸葛亮看向群臣笑道:“若關張兩位將軍不動,則曹魏必然有所忌憚,如今我朝中威望最大者,便是兩位將軍以及司空劉毅,如今司空身在西涼,防禦匈奴,則兩位將軍便是國之柱石,兩位將軍若出現,則魏軍反而會無所顧忌,但若兩位將軍不出現,則魏朝必然有所忌憚,也好為士元爭取更多的時間備戰。”

劉禪聞言恍然道:“丞相所言頗合朕意,只是如今局勢當如何?”

“東吳既已出兵,此番也需震懾東吳,但卻需分清主次,當下當以全力擊退魏軍為主,可令文聘、陳到、黃忠三位將軍以守為主,待我朝擊敗魏軍,東吳獨力難支,自然會退,屆時兩位將軍自巴蜀發兵,順流而下,可一戰而破東吳!”說到最後,諸葛亮眼中也閃過一抹意動。

若東吳肯聽話,一直跟大漢聯盟,待平定曹魏之後,順勢並入大漢是最好的結果,但如今看來,孫權並不滿足於重新恢復大漢江山,他既然已經稱帝,若有機會擊滅江東自然便是最好的,此番若能擊敗曹魏,順勢攻占江東也是不錯的選擇,大漢在水運方面如今已然不弱於江東。

當初諸葛亮設三分天下之策,是因為當時的劉備太弱,不得不借助江東為盟友,共抗曹操,然而如今大漢已然強盛,三分天下的格局,反而不利於大漢平復天下,若能趁勢攻占江東,這個險值得一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