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永樂

正月十八日,靖難軍進入京師後的第三天,燕王數次拒絕勸進、不得群臣同意,於是勉為其難地在皇城登基稱帝。

因建文帝在奉天殿自焚而“崩”,奉天殿被燒毀,登基大典便在奉天門內舉行。朱高煦隨宗室勛貴、大將群臣入內觀禮。

奉天門內早已布置妥當,龍座上設好了能接“仙露”的雲盤、黃色雲蓋,地上鋪著朱紅色的地毯,一直延伸到門外。

群臣及教坊司樂工站滿了奉天門,在國喪其間,樂工並不奏樂,排場卻要有。外面鐘鼓齊鳴,一片恢弘的氣勢。

不一會兒,已經去太廟祭祀過的朱棣,昂首挺胸、幾乎踏著鼓點緩緩走到了紅地毯上,群臣紛紛躬身侍立。只見朱棣身著制式繁瑣、顏色復雜的袞服,估計借用了建文帝留下的東西,不然幾天內不可能做出這麽復雜的新衣服,他走起路來,帽子上的十二旒玉藻隨著步伐在輕輕搖晃。

朱棣一步步穩穩地走上龍椅,轉過身來,便端正地坐了上去,似乎暗自呼出了一口氣。

這時,朱高煦與大夥兒一起紛紛跪倒,行三叩九拜大禮,每拜一次,便高呼“萬歲”,最後一拜眾人齊聲道:“吾皇萬壽無疆!”

朱棣擡起袍袖,他似乎還不太習慣,說話的聲音很慢很小心,“眾卿平身。”他的袍袖有力地一拂,目光穿過奉天門,仿佛像是在巡視整個江山!

大夥兒又道:“謝聖上恩!”

就在這時,翰林院的官員已經在登基詔書上蓋好了大印,送進奉天門,先在這裏宣讀。等聖上首肯,才交由鴻臚寺官員之手,再送到前面的承天門上對臣民宣讀。

新君登基,改元永樂,從明年正月初一開始,即永樂元年。

一個新命名的時代,從詔書頒布的這一刻便已開始。

……永樂帝朱棣是雷厲風行之人,登基後的幾天之內,先是調整京畿地區的兵力部署、完全掌控南直隸,然後就開始對前朝進行一系列的改變。

在建文朝反對削藩、或受過打壓不得志的人,很快便平步青雲,於是一大群擁護新帝的文官便出現了。朝廷諸機構的運轉,立刻就能大致恢復。

而那些在建文朝被重用的人,風水輪流轉、現在正該倒黴的時候。登基詔書並不是方孝孺起草,方孝孺拒絕了這份恩典,於是他也離死不遠了。

接著朱棣便下詔廢除建文帝三年多以來的所有政令國策,暫時恢復洪武時的治國方略,並言稱要恢復所有藩王的王位。

大明朝廷有了新的皇帝,那些在京師附近帶兵的人,如盛庸等陸續投降。朱棣下旨,任命盛庸為淮安總兵官,前去淮安接手駙馬梅殷駐守的地盤;梅殷得到寧國公主的書信,已卸任淮安,正在返京途中。

原兵部尚書、山東布政使司鐵鉉在濟南拒絕投降,朱棣便決定禦駕親征。朱高煦也在隨軍之列,受命率本部人馬、藩騎數千隨行,張武已不再受他節制。

藩騎不久後應該也會返回北邊,朱高煦的人馬便只剩四千余人、其中三千多人是步軍。他控制的兵力曾一度達到一萬多精銳步騎,但大部分是朱棣調給的人馬,現在稍微一分割,朱高煦已沒了什麽實力。

……

靖難軍大獲全勝攻入京師、朱棣登基稱帝的消息,此時已傳到北平。北平燕王府一派歡呼慶賀,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整個北平城。

宦官王貴走進酒窖時,妙錦有點意外,因為這宦官很謹慎、生怕她逃跑,從來沒放過梯子下來,也沒進過酒窖。

王貴抱拳道:“靖難軍贏了,燕王現在已是皇爺。咱們家王爺吩咐過,只要靖難軍進京師的消息傳來,就讓咱家把池月真人放了。這陣子若有禮數不周、虧待之處,還清您多加海涵……您可以走啦。”

“甚麽?”妙錦站在那裏,一臉茫然。

王貴又躬身道,“您可以離開這裏了。”

妙錦一時間沒回過神來,疑惑道,“燕師攻到京師了,我沒聽錯嗎?”

王貴道:“沒聽錯,這是真的!現在已經改年號了,明年就叫永樂元年。”

妙錦問道:“高陽王還在京師?”

王貴答道:“是哩,王爺去年夏天就跟皇爺出征了,打了半年的仗,沒回過郡王府。”

“我去哪?”妙錦更加茫然。

“這……”王貴想了想,“咱家可管不了這事兒,您可以回池月觀,也可以去燕王府。不過聽說山東還很亂,您若要去京師,最好再等一陣子哩。”

他說罷,向入口處的梯子做了個手勢,“請!”

妙錦道:“我收拾點東西。”

王貴點頭道:“行,咱家先出去,在外邊等著池月真人。一會兒您想好要去何處,咱家趕馬車送您。”

妙錦在這裏已經住了一年之久!她初時是被迫的,但住久了,忽然要離開,竟然覺得十分傷感。這幽禁之地仿佛與世隔絕,她也不知有何留戀之處,或許是因為外面的世道已經變了、變得讓她覺得十分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