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穿青人

洪武二十七年,原屬貴州都司的播州宣慰司、改屬四川布政使司。

而今朱高煦占領四川之後,曾命布政使司向播州宣慰司送過政令,一時間卻沒有起到甚麽作用;直到朱高煦的十余萬大軍來到之後,播州宣慰司治所才被前鋒軍占領。

今天是永樂五年的最後一天了,乃除夕佳節,但漢王軍各部依舊在行軍。朱高煦所在的中軍人馬,將於下午趕到南面的一座小驛站後才紮營。

大道兩側的山非常大,朱高煦估計,若要從東邊的山上、走到西邊的山頂,恐怕至少要一整天!

播州雖在四川的南方,但天氣更冷。前天這邊才下過一場冰雨,幸好很快停了。那雨水裏夾雜著冰粒,如此天氣朱高煦確實很少遇見。

朱高煦騎在馬上,一直觀望著左右的大山,仰著頭太久、脖子也開始酸痛。

忽然他借著明亮的陽光,發現東邊的山林裏隱隱有人影。過了一會兒,越來越多的人從林子裏走出來了。軍中有人喊道:“前鋒斥候不是巡視過東山了麽?”

朱高煦沒有吭聲,他仍舊很鎮定,繼續觀望著山坡上的光景……畢竟在這個時代、要集結大軍非常費事;那幾股敵軍主力,動靜在千裏之外就被朱高煦知道了。播州地區不可能還有大軍,自然便無法突然出現大股伏兵;而此時的武器殺傷力有限,若是兵力不足伏擊大軍那是以卵擊石。

一股漢王軍遊騎離開了大路,向東邊的一條山路上跑了過去。

就在這時,山上那些人把一面旗幡舉了起來,那是一塊拼縫在一起的灰色破布。朱高煦眯著眼睛仔細看,終於看清了布上寫的字。

上面寫著一個大黑字:明。

接著,已經走出山林的人們、紛紛向漢王中軍大旗這個方面單膝跪倒,似乎在默默地行軍禮。

“穿青人!”朱高煦脫口喊了出來。

按照越州衛指揮使馬鵬(姚逢吉)的定義:穿青人就是漢人,逃亡的漢人軍士。

朱高煦頓時想起了他出征貴州之前,命令四川三司頒布驛傳各地的一道政令。

政令稱,雲、貴、川三地不堪重負逃亡的“穿青人”,曾為大明朝廷鎮守險地,有過保國安民的功勞。故漢王府決策,自洪武年至永樂五年期間、逃亡之軍戶,盡赦其罪,準許回鄉為民;若到都司及各官府自投者,準其恢復軍籍,從漢王軍者發軍餉、同漢王軍各將士,不得有誤。

沒想到,第一批穿青人很快就來投了。有了榜樣,將來會越來越多!

朱高煦看著那面遠處的旗幟,臉上有些動容,又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意。他心道:這世上,總有草、羊、人,但如果有一面旗能把羊組織起來,難不保不能變成人。關鍵是組織。

他轉頭指著一個衛指揮使武將道:“你去把侯海叫過來,你們這幾天有得忙了。那些穿青人,先給他們發軍糧,然後驗明軍籍登記造冊,發衣甲兵器、發軍餉,組織成軍。”

“末將得令!”

大軍繼續前行,及至下午,中軍在一處小驛站紮營。輜重營從播州地區征調或交易的豬羊、臘肉等物資也運到了,大夥兒要在野營裏過年節。

驛站外面傳來了火器的噼啪聲,大堂外還貼上了紅對聯。喧鬧的各營地裏,漸漸有了節日的氣息。

可能是輜重營分了豬羊給穿青人,穿青人的營地裏傳來了一陣喊聲,“漢王才是弟兄們的王!”

“穿青人”這個詞出現了官方的邸報裏,確實還是第一次。他們是很容易被忽視的軍戶,朱高煦要不是聽馬鵬說起,也是聞所未聞。不過漢王府對這些民間流傳的稱呼,也能寫到公文裏;單是這件事,各地軍戶便已知漢王府的態度了罷。

諸營在慶賀年節,朱高煦卻在驛站大堂上忙著看奏報。

軍中各將的稟報、以及四川雲南各衙的公文送到中軍,白天朱高煦要騎馬趕路,看不過來,停下來了正好忙著處理這事。

妙錦端了一杯茶上來,放在旁邊一張奇怪的桌子上。那桌子是方的,但中間有個圓洞、裏面可以燒火,讓人想起後世的火鍋桌子。

她向這邊看了一眼,見朱高煦在奮筆疾書,正要離開。朱高煦卻頭也不擡地說道:“好多年沒一起過除夕了啊。”

妙錦轉過身來,“上次還在京師……”她忽然想起了甚麽,聲音戛然而止。

朱高煦擡頭看了一眼,見她的臉頰紅撲撲的。

他稍微回憶,也想起了就藩雲南之前、在京師的最後一個除夕。他的腦海裏浮現出了那輛馬車上的光景,煙花時不時讓漆黑的車廂裏一亮,那美艷動人的畫面一閃一閃的,仿佛一張張圖片一般。

“確是在京師。”朱高煦放下手裏的毛筆,“不過我剛才最先想到的,卻是在北平那個除夕。興許是燕王府裏那口水井,在晚上實在太可怕了,我對恐懼的東西印象特別深。”